如果空中航线不通,留学生还能怎样从莫斯科回国呢?一位只花了两千多就顺利回家的莫大女生另辟蹊径,从陆路入关曲线回到家乡。她从莫斯科飞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又从海参崴打车到乌苏里斯克(双城子),然后坐大巴车从绥芬河入境,又从牡丹江辗转沈阳回到了吉林通化。今天,我们来说说这位莫大女孩不同寻常的归国路。于同学是莫斯科国立大学创新管理专业研究生,她早已报名要参加今年的三月底的俄语专业八级考试。所以三月中旬,于同学开始规划回国路线。这时俄罗斯新冠疫情也隐隐有爆发的倾向,虽然确诊人数还不多,莫斯科与北京之间还有往来航班,但此时三月份航班的价格全部都在一万元以上,甚至贵的要两万多一张,比平时暴涨了近十倍。同时航空政策一日三变,航班被一再缩减,很多留学生绝望地在机场得知自己的航班被临时取消。于同学想到,她可以通过陆上口岸回国。于是她分别给哈巴罗夫斯克和海参崴的中国领事馆打电话询问,哈巴罗夫斯克中国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告诉她,哈巴罗夫斯克的口岸必须达到一定人数才能开放,并推荐她从绥芬河口岸走。海参崴的中国领事馆提供了一个好消息,这里的口岸每周四都开放。这时候是3月17日星期二,已经快到中午了,于同学当机立断买了当天晚上莫斯科飞海参崴的飞机票。3月7日20点35分,于同学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坐上了俄航SU号航班,机上乘客绝大多数为俄罗斯人,他们都没有戴口罩,少数中国乘客也几乎没有戴的。由于行前匆忙,她根本没有时间对下飞机以后的行程做过多规划,本来想找熟人找从乌苏里到绥芬河口岸的大巴车,但最终也没能联系上。但面对未知的旅程,她也并不紧张,因为她回国的目的非常明确,觉得到了那里肯定会有办法。果然事情进展如她所料,她在飞机上从一名中国乘客获得了一位大巴车司机的联系方式。

(图片来自pixabay)

经过八个半小时的飞行,于同学于3月18日当地时间中午十二点到达海参崴(俄罗斯实行多时区制)。她没有在海参崴停留太久,便打车去了乌苏里斯克,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当天已经没有开往绥芬河的大巴车了,于是她在乌苏里斯克住了一晚,因为莫斯科与海参崴有7个小时时差,这一晚她只睡了一个小时。第二天早上六点多,于同学出发去赶大巴车。车上坐满了准备回国的务工人员,留学生很少。虽然海参崴当时还没有检测出新冠病例,但这些人都戴上了口罩和手套。比起很多在机场一待就是大半天的人,于同学是极其幸运的,当天从绥芬河口岸入关的只有她们一车的人,不需要等太久。在中国海关入关排队的时候,一个阿姨安慰她,让她别着急,说:“没事儿,回国了就好了。”于同学在后来接受采访时说,回国这一路上,有很多工作人员非常关心她,她觉得非常温暖,和自己在莫斯科的处境形成了鲜明对比。站在中国的土地上,于同学距离自己的家乡还很远,晚上五点,她从牡丹江上车前往沈阳。刚一到车上,就有人来做登记,说:“你是境外来的是吧?”她身边本来坐着一个正在吃东西的老大娘,听到她和列车员的对话汉堡都不要了,穿上鞋就走了。虽然很累,但于同学没在卧铺上休息多久,她的火车凌晨三点到沈阳站,还需要去沈阳北倒最后一趟车。按照当时的政策,像她一样的境外归国人员需要回户籍所在地隔离,因为回国前于同学已经跟社区进行了报备,家乡柳河的工作人员提前与她加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jz/4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