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45岁那年喜添儿子,取名韩復初。不久发现復初的智力有些障碍,身为父母的我们当时压力非常大,很担忧孩子未来的生活状况及将来怎样融入社会。但人到中年的我们很快调整好了心态,那就是没有任何后悔可言,面对现实,接纳孩子的不完美,自己的孩子自己亲。虽然復初在学习方面不行,但培养好他的自理能力、与人为善、与人分享的好习惯,是父母的职责,也是復初将来学会生存,融入社会的基础。自此,每一天的爱护都是培养孩子的本源,每一天的发现都是新鲜的惊喜,每一天的进步都充满着我们殷殷的期待。

家庭和睦、言传身教是培养孩子最好的方法。在我们的家庭中,爱始终是家人彼此关心的良好情绪价值。我们每个人都用爱的行动为懵懂的復初创设了充满浓浓爱意的家庭氛围。父母彼此间的关爱、远在异国他乡姐姐的疼爱、亲友间时常走动的亲情,让復初从小就在爱的环境中感知爱、习得爱。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爱就是接纳。平时我们走亲访友、购物、旅游、游泳都带着復初,打消孩子对陌生环境的畏惧情绪,引导他多看、多听、多接触这个世界。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示给復初看,如何主动与人打招呼,怎样在超市购物,多展露自己的笑容,遇到困难时怎样寻求他人的帮助等,五彩缤纷的世界丰富了孩子的生活,一张张的笑脸让復初感受到了人们的善意,孩子每天都能心情愉快的做自己喜欢的事:见到亲朋好友、同学老师,復初虽不会说话,却会先用甜甜的微笑表达友好;到了熟悉的超市,会开心的去选购自己喜爱的物品;游泳池里玩水,开始我们担心孩子会被水呛着,之后逐渐发现带好泳镜的復初如鱼得水,自己玩的相当开心;让復初多看、多听、多接触世界的方法,为復初打开了感受美好、与人为善的通道。

復初天生有个好习惯,就是吃饭时会吃的干干净净,不留一粒米剩饭,这既是这种孩子的一个特点,也与我们从小注重培养他生活自理能力分不开。唐宝宝的共同特点就是比较倔强,以自我为中心,不顺心就发脾气,復初也不例外。有一次晚上该睡觉了,復初还想继续看动画片。这时候我们不会打骂孩子,强迫孩子睡觉。而是采用对事不对人的方法,首先关灯、关电视,然后平和的告诉孩子到了睡觉的时间了。孩子起初很不高兴,在黑暗中跟我们“抵抗”,我们没有妥协,妈妈继续温柔的提醒宝贝要按时睡觉,熬过十多分钟之后,孩子自己感觉没有办法了,只好自己乖乖的回到床上睡觉了。通过这件事,我们感受到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稳定的情绪,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亲子间的矛盾,同时也为孩子学会掌控情绪做出了很好的表率。通过几年来这样行之有效的训练和教育,復初学会了自己吃饭、自己洗澡、自己穿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年,復初上学了!就读青岛仁爱学校。我们对復初的期待理想很丰满,能够感受到更多老师们的爱护,接受更多的集体训练,但復初现实情况很骨感。上学之后,復初中午吃饭表现很好,受到老师多次表扬和鼓励。但上学时间久了,就感觉在学校里受约束,不如在家里自由,有时候就发脾气,闹老师,想回家。对此,老师们用超出正常的耐心和方法,每天用精彩的故事、趣味游戏、新奇的手工玩具、七彩绘画,音乐舞蹈、体育比赛等活动,逐渐转移感化孩子的倔强情绪,让孩子每天喜欢上学。復初至今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在家里我们大体能够心领神会孩子的意思,孩子不想做事发脾气时,我们不会强迫孩子去做,而是用他喜欢的动画片,引导转移孩子的倔强情绪。在学校里老师们与復初的交流沟通,基本也是靠復初的眼神交流,老师们对復初的爱护,已经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我们家长体会最深也充满感谢!学校的集体生活不仅给復初带来老师们的爱,也带来了很多小伙伴,为了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分享,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引导他。每天上学放学,我们都引导復初主动跟老师同学问好再见;每年的圣诞节、元旦,妈妈都会带着復初为班里的每位小朋友精心挑选礼物;针对復初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的弱点,我们积极注重修正,经常邀请小朋友到家里一起玩耍,我们有意识让復初主动分享美食、礼物给小朋友,逐渐培养了孩子与人为善、与人分享的好习惯。

为人父母,是一场路途遥远的修行。虽然復初与正常孩子在智力方面有很大差别,事实上也不具备可比性,但是我们从不盲目将復初与正常孩子做对比,面对復初的现实,不抛弃不放弃,顺势引导,让这朵迟开的小花也绽放了自己独有的芬芳!

撰稿:韩復初家长

编辑:梁晓鹏

审核:秦悦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jz/8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