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与他的爱国诗词下
辛弃疾词的内容这样激动人心,这与它艺术上的成就是分不开的。可以说,辛弃疾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统一的。 词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是以抒写儿女之情为主要内容,“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苏轼大大开拓了它的内容,咏史、吊古、说理、参禅,“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到了辛弃疾,他不但继承了苏轼的成就,而且继续前进,充分发挥词的抒情、状物、记事、议论的功能,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四库提要》) 他的词意境阔大雄奇。他写出:“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沁园春.叠嶂西驰》),高大的青山奔腾跳跃,像万马先向西又回旋向东;他写潮水:“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摸鱼儿.望飞来半空鸥鹭》),潮水像无数穿着白色铠甲的战士横断江面,驱赶着一座座大山;波涛汹涌,又想貔虎一般的勇士在鏖战;他写战舰:“汉家组练十万,列贱耸层楼”(《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兵舰高大雄伟有如耸立的高楼。他写长剑是“倚天万里”,写长桥是“千丈晴虹”,甚至他从梦中醒来,眼前出现的还是“万里江山”。显然,这阔大的意境,雄奇的想象,了不起的气势,是与词人的经历、遭遇、政治抱负分不开的。正因如此,形成了辛弃疾词豪放的风格。 辛弃疾词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他十分善于运用古人的语言。他把大量的典故,信手拈来,熔铸在自己的词中,毫无斧凿痕迹。如《南乡子》说:“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本是《三国志》里曹操的话;《西江月.遣兴》:“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事处。用的是《孟子.尽心篇》里的话;《一剪梅》:“探梅哨雪几何时?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用的是《诗经》里的句子。自然贴切,生动有趣。据统计,他运用了《诗经》、《楚辞》、《论语》、《孟子》、《庄子》、《荀子》、《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文选》、《世说新语》等几十种书的典故,运用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苏轼、黄庭坚、王安石等几十位诗人的诗句,大大扩大了文学语言的范围。 在表现手法上,辛弃疾很善于运用拟人化的方法。他写鱼鸟:“二年鱼鸟江上,笑我往来忙。”(《水调歌头.折尽武昌柳》);他写牡丹花:“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他写青山因为他归来而高兴,说“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还有不少词,辛弃疾写他自己与动物、器具、植物说话,都极具情趣。如《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把松树人格化,在醉态中写人,表现了作者倔强的性格。 辛弃疾的词是很具有特色的,上面只是简单的谈了几点。读了辛弃疾的词之后,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独到见解。欢迎大家评论留言,留下您独特的看法! 喜欢记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wh/10753.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是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牡丹基因库,共采集
- 下一篇文章: 近报人在画外,情在画里读张海平的大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