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瑞是贾代儒的孙子,在荣国府是旁系,没什么身份地位,全靠着贾代儒在学堂授课的收入过活。贾瑞这人品行很差,在学堂里借着贾代儒的身份恃强凌弱、趋炎附势;在宁国府贾敬的生日宴上,又对王熙凤怀有不轨之心。

贾瑞因招惹王熙凤,被后者设下相思局毒杀。在弥留之际,有个跛足道人送来了风月鉴镜子,又被称作风月宝鉴,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这个镜子很有意思,正面照出来的是王熙凤,反面照出来的是骷髅。

跛足道人告诫贾瑞,只要坚持照骷髅的一面,三天后就可以痊愈。贾瑞未听劝告,反倒以为道士是在害他。于是专门看起了正面,最终惨死在床上。

空空道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在《红楼梦》开篇第一回中,就提到了“东鲁孔梅溪”曾经把《红楼梦》题名为《风月宝鉴》。

甲戌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据脂砚斋透露,曹雪芹早年写过一本名叫《风月宝鉴》的书,是弟弟棠村作的序,结合后文来看,也就是《红楼梦》的初稿。

因此《风月宝鉴》可以代表《红楼梦》,而在第十二回中,唯一以实物出现的“风月宝鉴”镜子,就尤为显得意义非凡。

“神器”的两面性

风月宝鉴是个神器,一方面能够使人无限的快乐,但是却会将人急速地拉下深渊;另一方面又能快速地解决难题,但是却要人直面成倍的恐惧,克服心理压力。

尽管风月宝鉴只出现了一次,但从其功效可以得知,镜子正面代表的是欲望,镜子反面代表的是成功。人们只要能够克服自己的欲望,并且战胜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就一定能成功。

想毕,拿起风月鉴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唬得贾瑞连忙掩了,骂:“道士混帐,如何吓我!我倒再照照正面是什么。”

从贾瑞在书中的反应可以看出,即便是镜子的正面没有欲望,贾瑞也不可能一直盯着骷髅看。更别提此时他还沉迷在自己的幻想中,因此只要镜子到他手里,必然只有一个结局。

即便是没有镜子,贾瑞也是注定要死在相思病下,我们可以看看贾瑞拥有风月宝鉴的前后对比:

(前)他二十来岁人,尚未娶亲,迩来想着凤姐,未免有那指头告了消乏等事。

(后)心中到底不足,又翻过正面来,只见凤姐还招手叫他,他又进去。如此三四次……众人上来看时,已没了气。

镜子只不过是起到了一个加速的作用:要么断绝欲望,立竿见影,身体直接就好了;要么进入虚幻,所谓“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加快消亡的步伐。

真正害死贾瑞的“凶手”

虽然我们知道风月宝鉴两面分别代表着什么,但它毕竟只在书中出现过一次,具有唯一性,正面是王熙凤,反面是骷髅,最直观的解释就是王熙凤有两面,正面形象是人见人爱、能力出众的女人,反面形象则是人心险恶、蛇蝎心肠的骷髅。

代儒夫妇哭得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遂命架火来烧,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

通过原文可知,镜子的“正面”是假的,“反面”才是真的,隐喻王熙凤的正面形象为虚,反面形象是实。

(王熙凤)心里暗忖道:“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哪里有这样禽兽的人呢!他如果如此,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

平儿说道:“癞蛤蟆想天鹅肉吃,没人伦的混帐东西,起这个念头,叫他不得好死!”

贾瑞祸起淫心,死不足惜,但他的死和王熙凤的虚与委蛇脱不了干系。至于风月宝鉴只不过是个幌子,真正害死贾瑞的正是王熙凤,镜子里的王熙凤就是暗示她才是害死贾瑞之人,而王熙凤和平儿一口一个“死”字,更是印证了这一点。

风月宝鉴的真正含义

为什么风月宝鉴镜子里是王熙凤?这个问题看似很好解答,可如果风月宝鉴只是想突出欲望与恐惧,完全可以设置其他剧情,没必要单独再让贾瑞去死。

从《风月宝鉴》与《红楼梦》的角度来看,《红楼梦》描述的就是贾府作为一个功勋卓著、盛极一时的家族,一步步走向凋零败落的过程,所谓的乐极悲生、物极必反。风月宝鉴镜子则完美诠释了这一点,而王熙凤是书中最具有两面性的人:

一方面,王熙凤没读过多少书,形象也是大大咧咧的,另一方面,王熙凤却出口成章,情商高得吓人;

一方面,王熙凤能力出群、巾帼不让须眉,另一方面,王熙凤是个楚楚动人的模样,也会令贾瑞神魂颠倒;

一方面,王熙凤心存善意,在刘姥姥来贾府“打秋风”之时,可以大方地打赏二十两银子,另一方面,王熙凤又心狠手辣,在触及到自己的利益时,王熙凤能毫不犹豫地做出任何事情,包括杀人灭口……

所谓“假语存,真事隐”,从风月宝鉴的描写也不难发现,《红楼梦》的内容本质上就全都是对立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wh/11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