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稿前,从北京传来喜讯:白云山国际牡丹园规划设计方案评审会在京举行,中国牡丹产业协会、陕西佳县规委会组织有关专家对“陕西白云山国际牡丹园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审,明确油用牡丹产业是引领佳县走向富裕的新产业。来自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专家和领导共同参加了评审会。

  刘禹锡赞美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皮日休则说牡丹:“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

  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拿牡丹比贵妃。白居易更把牡丹推向最高端:“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宋代文学大师欧阳修也一语道破天机:“天下真花独牡丹”。而著名歌唱家蒋大为的《牡丹之歌》更是唱响天南地北,让牡丹家喻户晓。

  何谓牡丹?李时珍云:“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

  那么,牡丹适合在榆林生根发芽,并产生观赏、药用、油用三大价值吗?牡丹能让榆林的贫困县脱贫致富吗?

  佳县县委、县政府和中国牡丹协会、佳县东方红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白云山牡丹国际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用3年时间种植5—8万亩牡丹,全力打造全国第一个油用牡丹种植示范基地县的精准扶贫发展规划,便是最好的答复!

  天下真花独牡丹

  油用牡丹一种40年,耐寒、耐旱、耐贫瘠,属木本油料作物,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固碳增氧功能,还有不菲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牡丹籽油素称“液体黄金”。

  千百年来,牡丹与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和发展变化休戚相关。山东、安徽、河南、四川、宁夏、陕西的牡丹四季飘香,榆阳区花园沟的千年牡丹和府谷高寒岭的牡丹花园,也向世人展示着牡丹的婀娜多姿,衬托出牡丹的雍容华贵。

  牡丹有多个品种,是很好的生态树种,也号称“铁杆庄稼”。耐寒、耐旱、耐贫瘠,40年不换茬,适宜在房前屋后、荒山野岭生根发芽,其每亩种植密度株左右,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价值。

  从观赏角度来讲,佳县东方红文化产业园区正在积极建设中,而道教圣地白云山享誉天下、香客如云,但除了寺庙,值得观赏的其他内容却乏善可陈。如果在这两个旅游文化景区种上万紫千红的观赏牡丹,不是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巨大作用吗?

  游白云道观,赏国花牡丹。佳县主要领导和科技文化部门结合白云山风景名胜和东方红文化产业园区的特点,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和健康、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以牡丹公园为主题,以牡丹创意小镇为特色的中国牡丹产业示范基地,项目涵盖牡丹主题公园、牡丹博物馆、名人书画院、牡丹画廊、牡丹创意小镇、牡丹风情一条街、牡丹养生体验馆、牡丹美容护肤体验馆、牡丹籽油加工工艺旅游体验中心、牡丹产品展销中心、牡丹主题酒店、牡丹演艺中心等,真花陪古建,相得益彰。

  从经济价值来讲,佳县红枣连年屡遭“卖枣难”困惑,究其原因,根本是枣的质量发生了变化。林业部门的红枣专家告诉记者,陕北生态建设让陕北的降雨量比过去大了许多,有效地改善了陕北的人居环境,但这样的天气却对红枣的生长和质量有所影响,导致枣农们不能再单纯地靠枣“吃饭”了。而最受陕北农民青睐的土豆和玉米的亩产纯收入也不过几百元,必须转变观念,寻找新的脱贫致富产业。于是,在经过多次请进来、派出去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套种牡丹和文冠果的方案,便提上了佳县五套班子的议事日程。

  已经在榆林天气最寒冷的府谷高寒岭试种牡丹获得成功的原府谷县县长辛耀峰调任佳县县委书记,他经常和县长刘生胜、副书记杨政等一班人谈论油用牡丹产业是引领佳县走向富裕的新产业,并明确提出巩固红枣、发展牡丹的转型跨越新思路,用牡丹“半亩脱贫,半亩致富”。

  油用牡丹属木本油料作物,牡丹籽油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据统计,中国每年生产食用植物油万吨,只够国内市场需求的40%,其余60%则需要依赖进口。

  陕西省是全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核心区,木本油料年产值亿元,发展势头犹如雨后春笋。而榆林市的气候和土壤,很适宜种植观赏牡丹和油用牡丹。佳县林业局局长姚锦飞告诉记者,牡丹一种40年不换茬,也不需经常打理,其营养丰富,不仅可以提炼食用油,也可制作化妆品,其药用价值也很大。牡丹油是从牡丹籽中提取的优质食用油,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达90%以上,比花生油、菜籽油、豆油等植物油都高,不含对人体有害的芥酸,对预防和治疗“三高”效果明显,也可活血化瘀、清热润肺、解毒止痛、清肠减肥,被誉为“液体黄金”,价值不菲,远比种植土豆、玉米等农作物经济划算。

  于是,套种牡丹和文冠果,用牡丹精准扶贫的转型跨越实施方案便在佳县风生水起。

  半亩脱贫半亩致富

  牡丹既可吸引游客,又可促进红枣的销售,且山地亩产元,水坝地亩产元,与其套种的文冠果也具有同等价值。

  为了让油用牡丹在佳县得到推广应用,产生精准扶贫的巨大作用,佳县把加快发展牡丹产业写进了第十八届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力争用3年时间栽植牡丹5—8万亩,将其培育成稳定持久的富民产业,全力打造全国第一个油用牡丹种植示范基地县。

  与此同时,该县还成立了由农民土专家组成的千人红枣牡丹管护团,分期分批选送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修深造,发挥科学技术富民强县的巨大作用。

  佳县县委常委会议形成决议,同意该县政府《关于佳县油用牡丹种植项目实施方案》,同意成立佳县东方红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白云山牡丹国际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并成立了油用牡丹种植示范基地县建设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和县长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林业局局长姚锦飞兼任办公室主任,层层落实责权利。

  他们结合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按连片开发的模式,以乌镇刘家山现有流转土地为中心,辐射佳芦街道办事处、朱家坬镇黄河沿岸区,乌镇、方塌镇、刘国具镇、通镇等丘陵沟壑区,分期打造优质、高产油用牡丹种植和育苗示范基地。

  佳县林业局局长姚锦飞告诉记者,佳县相关部门和科技人员,从整体布局到种苗基地选址,再到容器苗,以及纸质营养杯、黏土营养杯、营养土的材料和配方、地面清理、温床催苗等,严格按照科学要求进行规范操作,其主要有三种实施模式:一,以户为单元;二,企业+农户;三,大户和合作社。而土地利用则有两种途径:一是黄河沿岸枣林区、核桃基地套种,土地的利用面为60%,每亩可种牡丹0~株。二是在非基本口粮田种植,每亩~株。而种植费用每株1元,本小利大。而对于油用牡丹不宜暴晒的生理特性,再套种具有同等经济价值的文冠果,下面栽牡丹,上面种文冠果;将来实现下面收入一桶油,上面收入一桶油的目标。一箭双雕,一举两得。精准扶贫,消除贫困。

  值得欣慰的还有,从明年5月牡丹盛开起,由中国牡丹协会牵头,佳县县委、县政府每年举办一次中国陕北牡丹国际文化旅游节和中国牡丹产业国际博览会,把《东方红》的故乡打造成陕北的后花园和中国牡丹产业国际交流和交易中心。

  时间已近数九寒天,但记者在现场看到的牡丹文冠果竟有不少已长出了芽子。待到春暖花开时,这里一定是郁郁葱葱、繁花似锦。传统的农历四月八的白云山盛会,一定会看到牡丹万花怒放的盛景,成为佳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牡丹,为佳县精准扶贫锦上添花!

  来源:榆林日报记者白清洲

佳县“两学一做”办佳县扶贫办宣

佳县万事通∣佳县人都在看

长按,识别







































白癜风早期能根治吗
白癜风怎麽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wh/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