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甲天下真不是一句空话
“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作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牡丹以其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而被称为“花王”。 一提起牡丹,人们往往和洛阳联系在一起。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中写道: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洛阳牡丹甲天下”之名由来已久,究其原因,当与洛阳牡丹悠久的栽培历史、丰富的花色品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盛大的花事活动密切相关。 牡丹广泛分布洛阳及四周 洛阳牡丹的人工栽培始于隋代,盛于唐,甲天下于北宋。之后,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和洛阳名园的毁夷,以河洛为中心的牡丹外传,形成了杭州、陈州(今河南淮阳)、天彭(四川)、亳州(安徽)、思恩(广西)、曹州(今山东菏泽)、临夏(甘肃)和江苏盐城、无锡等地牡丹栽培的兴盛,这种传播反映在一系列记述牡丹的谱记中。今天,洛阳牡丹更传到日本、意大利、英国、德国、法国、美国、荷兰、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影响更为深远。 洛阳牡丹品种繁多、类型多样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欧阳修的诗句道出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地理环境依据。地质研究表明,伊河、洛河带来的火山岩元素沉积下来,使洛阳土壤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锰、铜、锌、钼明显高出其他地区;加上该地区适宜的气候,使得洛阳牡丹具有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加之园艺大师们巧植善种,培育出许多色型皆佳的珍品,使牡丹变异千种,名品日增。《洛阳牡丹记·风俗记》第三载,宋时有一复姓东门、人称“门园子”的人,是牡丹接花高手,富豪人家都请他嫁接牡丹,秋天接花,到来年春天见花付工钱,接活一株,价值五千。宋代洛阳牡丹在择地、栽培、浇灌、施肥、修剪、防虫害、防霜冻以及嫁接、育种等栽培技术管理方面,已总结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经验,花色由单一逐渐发展为红、黄、白、黑、绿、紫、粉,甚至复色,应有尽有。 目前洛阳市牡丹种植总面积一万六千多亩,品种达到一千二百多个,基本包括国内外所有品种,涵盖九大色系、十大花型。牡丹品种的命名,或以姓氏,或以产地,或以花色,或以花型,每个品种差异分明,各具特色。 洛阳孕育的深厚文化 洛阳考古挖掘发现的有关牡丹内容的珍贵文物,以及现存古代建筑上的牡丹纹饰,不但使洛阳牡丹甲天下得到了实物印证,而且是研究牡丹史、绘画史、建筑史、雕刻艺术史等不可多得的资料。洛阳牡丹文化的发展,推动着河洛地域周边牡丹文化的发展,为形成中国的牡丹文化奠定了基础。 目前,牡丹观赏园在市区洛河北岸主要有王城公园、西苑公园、牡丹公园,南岸主要有国花园、隋唐城遗址内的中华牡丹园、先农牡丹园;市郊主要有白马寺对面的神州牡丹园,邙山的国家牡丹园、国际牡丹园和小浪底牡丹园等各具特色的观赏牡丹园。为了延长牡丹自然开花期,在嵩县白云山、栾川县鸡冠洞景区初步建成了两个高山牡丹园,全市牡丹观赏园已达十二个,实现了四、五、六月份牡丹自然花期次第开放,使观赏牡丹布局更趋于合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xt/10929.html
- 上一篇文章: 清明打卡好风景河南最全赏花地图来了
- 下一篇文章: 洛阳的牡丹为什么会闻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