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圈V▲永乐宫西壁《朝元图》(局部)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西王母)永乐宫创建于元代,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北倚中条,南俯黄河,是重要的黄河文化遗产,以精美绝伦的壁画艺术、格局完整的宫廷式建筑和独具特色的道教文化闻名中外,精美绝伦的《朝元图》更是壁画中的极品,永乐宫的壁画有多平方米,属于十三、十四世纪世界壁画的艺术珍品。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困难重重。在“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指示下,党和国家高瞻远瞩,治河不忘文物保护。年建设三门峡水库时,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举全国之力,十年为功,将处于水库淹没区的永乐宫从芮城县永乐镇招贤村(时属山西永济县)整体搬迁到芮城县龙泉村,完成了新文物保护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永乐宫整体搬迁在古建筑特别是壁画异地搬迁保护的组织形式、保护理念、工程技术等方面开创了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进入新世纪,随着文物保护理念的提升和新技术的应用,永乐宫生逢盛世,焕发青春。把永乐宫建筑、壁画保护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在本体保护的基础上,数字化保护及其成果应用,更让永乐宫壁画“观得其妙而入得其真”。《朝元图》壁画高清7月10日年度重磅大展观妙入真——永乐宫保护与传承特展将在山西博物院正式开放该展览全面展示以永乐宫为代表山西所蕴藏的丰富文化遗产资源诠释永乐宫高超的建筑、壁画和雕塑艺术凝练迁建过程中展现出文物保护传承展现以永乐宫为文化遗产代表的保护与传承布展现场布展现场展览同时以国内领先的3D打印技术复原三清殿最为精彩的壁画及部分新发现的元代艺术珍品第一次露面大量永乐宫迁建资料首次公开展出展览现场展览现场展览现场这是一场元代艺术的视觉盛宴这是一场自年永乐宫迁建完成后首次全面展示永乐宫文化艺术魅力的特展展览共四部分组成煌煌巨制壁上丹青遗珍重光观妙入真第一部分煌煌巨制山西被誉为古代建筑宝库。据统计,元代建筑多达处。永乐宫原址位于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相传为吕洞宾诞生地,唐以前就建有吕公祠。金末时期伴随全真教兴起,由祠扩建为观,元中统三年(年)改名为大纯阳万寿宫,因其位于永乐镇,后人也称之为“永乐宫”。永乐宫由全真教大师宋德方首倡、潘德冲主持修建,年始建,年完成,耗时年建成。在现存的元代建筑中,永乐宫是至今保存完好的唯一一座元代官式建筑群,弥足珍贵。▲唐八棱形线刻人物纹石灯台(拓片局部)唐天宝五年(公元年)▲元汉白玉吕洞宾坐像▲元拱眼壁游龙花叶悬塑▲元三清殿琉璃鸱吻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藏第二部分壁上丹青寺观壁画在协助传播宗教教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迄今,寺观壁画遗存最集中而且最精彩的省份当属山西省。山西自唐代至清代的寺观壁画的内容大多属于佛教、道教、儒教和民间信仰,不仅表现出各朝代画师精湛高超的艺术水准,也反映出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壁画本身不但是绘画作品,而且是宗教信仰空间的背景和场景,它反映礼俗,即可登庙堂之高,也可处江湖之远;它师法造化,即承载了宗教宣讲教义,又反映出真实的民间生活。▲元雕塑残件▲元寄寄老人款陶枕▲立粉贴金壁画残块第三部分遗珍重光19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三门峡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开始建设。为了保护永乐宫这一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决定将其整体迁移保护。永乐宫迁建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阶段,缺乏外国的先进技术、经验和援助,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攻坚克难。永乐宫迁建项目从一开始就被列入国家重点工程,充分反映出在的统一领导下,高度重视文物保护,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回望六十多年前的永乐宫迁建工程,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确保重大项目的突破,实施了跨地区、跨部门、多行业合作、特殊事情特殊办理的举措,凝聚形成了以高度负责任、必须有担当、艰苦奋斗为核心的文物保护传承。▲永乐宫旧址总平面图▲三清殿正立面▲保护画面的实验品6块(带盒子)上世纪60年代第四部分观妙入真永乐宫是我国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除了元代建筑以外,殿内宏伟精美的壁画更使人惊叹。三清殿是永乐宫的主殿,又称无极殿,殿内原本供奉的是道教最高神祇元始天尊(玉清)、灵宝天尊(上清)和道德天尊(太清)的塑像。▲三清殿东壁(局部)▲三清殿西壁(局部)围绕三清神像绘制有一铺壁画,称为《朝元图》,壁画高4.26米,全长94.68米,总面积为.34平方米。它采用传统工笔重彩勾填画法,表现了以六帝二后八位主神率领的二百九十位神仙朝拜三清的浩荡场面,构图宏伟,气势磅礴,笔法设色传神,线条刚劲而富有气韵生动之美。部分展品介绍杜君秀道教造像碑▲杜君秀道教造像碑唐景云二年(年)石高83厘米芮城县博物馆藏碑首半圆状,额部线刻两飞天,相向飞舞,周围刻牡丹纹饰。碑中上部主龛为火焰纹形,浮雕一天尊二弟子像,左右两侧雕蹲狮,两边窟龛雕二力士,中部开三龛,中龛雕刻了熏炉,左右两龛各雕二供养人,相向做跪状,手捧贡品,面相丰满,神态虔诚。道教人物雕像▲道教人物雕像(十九尊)元代木质高14.5厘米山西博物院藏元代道教人物雕像19件,木质施彩,以红绿为主,衣纹描金。贵由皇帝空白旨书公据▲贵由皇帝空白旨书公据元纸长54厘米高32厘米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藏国内首次发现元代旨书公据实物。正在由南京博物院修复装裱。以元代特有的硬译公文书写,内容体现了蒙古汗廷时期全真教为皇家祝醮并获得皇帝批准免税的优惠政策。一共发现了五件,本次展览展出其中保存较好的两件。▲道士张志洞旨书公据蒙唐八棱形线刻人物纹石灯台▲唐八棱形线刻人物纹石灯台唐(-)高cm宽40cm二级文物永乐宫藏石灯台上部有刻画的李思诲等12人跪像,线条流畅生动。铭文记称:“先代因官徙居,遂家河曲。今奉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陛下、法界苍生、并合邑人、先代亡父母、见在家口,建立台灯一所于村观中天尊堂前……天宝五载岁次丙戌正月癸丑朔卅日壬午建”。河曲即为唐代山西芮城永乐镇。此灯台原置于当地一座道观的天尊堂前,说明早在唐代以前,芮城一带已经崇尚道教。▲唐八棱形线刻人物纹石灯台(局部)无量度人妙品上经▲宋金无量度人妙品上经纸3.1米宽32厘米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藏全名为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该经卷注明于年拆除工程时,发现于重阳殿屋脊西大鸱吻内,年8月将此残经进行过修复覆背。该残经长近3米,宽约40厘米。卷轴装,每行17字,版心处有“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一十一”字样。该经卷结尾处有“力里福荫里修建宝殿和东南北两路教门都提点副提点完彦大师韩大师李大众不及一一留名于再世月二十五日案在兽中”字样。原木质卷轴依旧保存下来,卷轴上用红和黑两种墨著有“永乐宫重阳殿屋顶西端大吻内吻棒原物”(墨书);“太上洞玄灵宝无量人上品妙经一”(朱书)。特别是此经尾部所题“副提点完彦大师韩大师李”等名称,与永乐宫保存的元代《大朝重建纯阳万寿宫之碑》碑文中记载的“暮冬,野火延之,一夕而烬…明年有敕升观为宫…乃命燕京都道录冲和大师潘德冲,充河东南北路道门都提点办其事,以完彦志古、韩志元辅翼之”相吻合。因此,此经卷应是在年修建重阳殿时所放置。该经文的发现有其重大意义,一是经文本身的价值,虽然该经文作为入藏的经文部分残缺,但其印刷精美,用纸精良,时代较早,刀法娴熟,是宋金雕版印刷经书的佳作;二是其文字与《大朝重建纯阳万寿宫之碑》内容可相互映证,双重指正了永乐宫的修建年代、修建人及重要位置。三清殿文字砖▲元中统四年()三清殿文字砖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藏永乐宫现存文字砖一块,内容为“大朝中统四年九月二十七日重修三清殿工毕道众三百书”。中统四年即忽必烈在位中统年间,应为年。《大朝重建纯阳万寿宫之碑》完成于中统三年。该文字砖表明三清殿应是在中统四年即年修建完工。▲元三清殿手印砖▲吕洞宾修命百字碑▲元三清殿前檐当心间阑额▲纯阳殿拱间壁画乐伎11人▲元三清殿角神力士▲元三清殿悬鱼▲元套兽▲元真武大帝印章石6.2厘米x2厘米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藏▲沥粉贴金残件元据文博圈了解,“观妙入真——永乐宫保护与传承特展”由山西省文物局主办,山西博物院、山西考古博物馆和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承办,7月10日起在山西博物院展出,展期为三个月。观妙入真——永乐宫保护与传承特展展览时间:年7月10日-10月10日展览地点:山西博物院(会展中心一层)主办单位:山西省文物局承办单位:山西博物院山西考古博物馆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PS:参观前请提前预约,并做好个人防护资料图文:山西博物院提供部分援引:山西博物院官微/文博山西/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文博圈图库图文版权归以上机构所有作者/来源:文博圈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xt/11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