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有哪些性状种类,怎样进行繁殖,来了解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 牡丹是“吾国名花天下知”(陆游)。唐朝舒元與《牡丹赋》中说牡丹“脫落群类,独当春目。其大盈尺,其香满室。叶如玉翠,拥抱栉比。蕊如金屑,妆饰淑质。”形象地概括了牡丹的特性、花姿和气质。 一、性状与种类 牡丹是毛茛科芍药属的植物。芍药属内约有35种,其中有草本和木本的区别。牡丹和芍药是芍药属中的两姊妹,面貌很相似。牡丹的叶子钝而质厚,芍药叶狭长而质薄;牡丹花先芍药开放约半月。它们主要的区别在于芍药是草本,牡丹为木本,所以说:“……牡丹初无名,依芍药得名”,故牡丹又叫木芍药。后来因为“洛阳牡丹名品多,自谓天下莫能过”(梅尧臣),所以牡丹又称“洛阻花”。此外,由于牡丹花在谷雨前后开放,花朵雍容华贵,因而又有“谷爾花”、“富贵花”等别名。 牡丹原产我国西北部,秦岭、大巴山区迄今还有野生牡丹另外,延安还产矮牡丹(P.suffruticosavar.spontan-ea),云南、四川产紫牡丹(P.delavayi);云南西部还生长有黄钍丹(P,lutea)。云南黄牡丹花虽小,但颜色鲜黄,尤其是在暖地常常能在秋季开第二次花,因而在培育牡丹多次开花品种时,云南黄牡丹不失为进行种间杂交的良好原始材料。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裁培,现在几乎遍及全国。古代最早的记载出自《谢康乐集》。“永嘉(今浙江永嘉县)水际竹间多牡丹。”(谢康乐即南朝诗人谢灵运,公元年曾任永嘉守)这与后来宋朝对牡丹颇有一些研究的文豪欧阳修所说的“南亦出越州(今浙江绍兴)”有类同之处,都反映了古代牡丹南方栽培的位置。牡丹最北的裁培界限,大概要算黑龙江地区渤海后裔(靺族),他们居住辽东,“富室安居逾二百年,往往为圆池,植牡丹多至三、二百本,有数十干丛生者,皆燕地所无”(《松漠纪闻》)。 牡丹在我国人民的长期培育下,品种极为丰富。历史上有关品种的记载,最早见于《海记》:“隋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有频红、延安黄、先春红、颤红娇等品种。宋朝各种谱记均在百种左右。明朝薛风翔的《亳州牡丹谱》计个品种。明清以来,菏泽直是我国主要牡丹产地,赵玉田著《桑篱园牡丹谱》记载了当地有品种种。解放以来,据年调查,有品种百余。经过20多年的选育,现有品种约余。 牡丹的花型与芍药基本一样。牡丹品种的分类方法很多。为便于栽培应用,菏泽习惯按花色分类如下: 1、白色白玉、鹤白、金玉交辉、青山贯雪、昆山夜光、玉楼藏翠。 2、黄色姚黄、金轮黄、御衣黄、黄花葵、甘草黄。 3、粉色赵粉、宫样妆、露珠粉、酒醉杨妃、冰凌罩红石。 4、红色胡红金丹、璎珞宝珠红、状元红、掌花案、首案红、火炼重楼点翠、一品朱衣。 5.紫色魏紫、葛巾紫、紫云仙、紫霞间金、邦宁紫。 6.黑色黑花魁、青龙卧墨池、烟龙紫珠盘。 7蓝色蓝田玉、蓝绣球、藕丝魁、雨过天睛 8绿色豆绿、娇容三变。 二、习性与繁殖 牡丹的繁殖,主要采用分株和嫁接。在杂交育种和培养嫁接砧木时,才采用种子播种。播种和分株的方法,与芍药繁殖相同。 牡丹也可用扦插繁殖,但是生根时间长,成活率低,所以一般在生产上不常采用。扦插所采用的枝条,要用生长强健的一年生枝;枝条中空的不能用。插条通常带2~3个芽,长约10~12厘米,2/3插入土内。适宜扦插的时期常在9月中、下旬。 分株繁殖虽然第二年春就能见花,但是繁殖系数很低。因此在大量繁殖时,还是应用嫁接繁殖。嫁接之法自古有之,陆游在《天彭牡丹谱》里就说“栽接剔治,各有其法”。吴怿的《种艺必用》记述更为具体:“牡丹与芍药根上接,易发无失。”因此,嫁接不失为繁殖牡丹的多快方法。 嫁接牡丹时所用砧木,可用牡丹的实生苗。然而用牡丹的实生苗,由于根细而脆,不如采用芍药的根作砧木。芍药根粗、生长快,并且嫁接后的牡丹,其耐湿性比较强。嫁接牡丹的时期与分株繁殖一样,华北地区都在9月中、下旬开始,10月上旬结束。 接穗选用当年生枝,要求生长充实,节间短,芽饱满。每个接穗应有1~2个芽。砧木需早2~3天准备好,挖出后稍经晾晒,使其萎焉发软便于嫁接,砧木选用直径1.5~2.0厘米,长10-15厘米的为宜。 解接时,先把接穗基部长2~3厘米处削成形,而后在砧木上刻同样大小的楔形,嵌入接穗。嵌入接穗时,使两者的皮层紧贴在一起,然后用麻皮等材料扎好接口,并涂以黄泥,封死接口。嫁接后即栽到事先准备好的地里。栽的深度要使接口低于地面2~3厘米,然后再培土呈屋脊状。培土高度要高于接穗顶端10厘米左右。第二年早春发芽前,扒去南面半边的培土,保留北面的培土以挡风防寒,到天暖后再扒平培土。 嫁接后1月内应避免浇水。如果土壤十分干早,可以从一侧渗水来提高土壤湿度。成活后的管理可按常规进行。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xt/12018.html
- 上一篇文章: 牡丹瓜子助力乡村振兴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