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ldquo黑牡丹rdquo
12月23日,“全面小康幸福延边”网络媒体延边行采访团来到汪清县天桥岭镇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企业生产车间,机械运转,工人忙碌,一片井然有序的繁忙景象。 作为当地脱贫致富的第一产业,木耳已成为汪清的一张名片。全县9个乡镇,有5个黑木耳专业镇、个种植村。近年来,通过能人带农户、先富带后富、老户带新户,汪清县有4万余人从事木耳相关产业,带动多户、约1.6万人实现脱贫。黑木耳栽培总量已达到6.5亿袋,产量3.5万吨,产值34亿元。 作为汪清县木耳发展的龙头企业,汪清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更是将木耳生产与现代化工艺结合,确保了木耳高质量与生产环节的有机绿色。据悉,汪清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年3月,注册资金万元,现有员工60余人,是一家专业生产黑木耳三级菌棒以及黑木耳产品的企业,公司执行的是有机产品和工业化生产的管理标准。 公司从年7月开始实施汪清桃源小木耳生态产业园项目,产业园项目包括智能生产车间、智慧温室大棚示范基地、木耳产品精深加工车间三部分。项目总投资4亿元,分三期投资建设。其中一期投资2.4亿元,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建设日产15万袋智能化无人操作菌包生产和培育车间、研发中心、培训基地等;二期投资万元,占地面积22公顷,建设座有机、智慧模式的木耳立体栽培大棚,年挂袋量为万袋;三期投资1亿元,建设黑木耳精深加工车间、产品研发中心,年2月份开始投资建设,今年年底建设完成投入使用。 “这是专门生吃的‘脆脆’,这是用来炒菜的‘糯糯’,这种是营养价值更高的玉木耳……”介绍起自家木耳种植基地的产品,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文铁柱如数家珍,“未来我们还要开发出红木耳、粉木耳、肉耳……” 在汪清县,黑木耳“家族”正不断壮大,在已有的黑木耳干品、木耳茶、木耳酱、木耳超微粉等初加工产品基础上,木耳脆片、木耳面条、木耳鱼丸等各种精深加工产品正不断研发出来,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 “以往只能靠在家务农种地挣些生活费,孩子上学加上家庭花销,基本没有剩余。如今在家附近的企业打工一个月有多元的收入,不仅解决了家庭日常花销,还有了存款。”在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打工的贫困户闫翠莲告诉记者。 顺势而为,汪清县使出“绣花”功夫打造黑木耳产业链,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捧上了金饭碗。在汪清县,“黑木耳增产增收、废弃菌袋回收利用、农业循环发展”的绿色发展模式已然形成,当地还在探索延伸到村、到户、到地块的产品追溯体系,确保每一片木耳都让人吃得放心。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沙春霞刘源江张颖许家强文/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xt/6628.html
- 上一篇文章: 网情朋友圈热捧的ldquo黑牡
- 下一篇文章: 这里的ldquo黑牡丹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