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进行时王岭那朵绽放的ldquo
烈日炎炎,蛇虫蚊蝇之下,留下了她坚毅前行的脚印; 暴雨倾盆,电闪雷鸣之中,闪现着她果敢勇毅的身形。 巡堤、查险、探险、处险,她与男将一道冲锋; 敲门、劝离、转移、安置,她与男人一起同行。 前苏联有位作家曾说:“战争,让女人走开。”然而,责任让我们的女指挥官留下!在堵城镇王岭村的防汛战场上,我们却天天能看到这样一位活跃的党支部书记——吴小燕。 防汛一线她满是果敢 在今年的防汛中,吴小燕成为日夜活跃在王岭防段的指挥者。泼辣保有稳健,巾帼不让须眉的工作作风给王岭所有防汛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接到防汛命令开始,吴小燕就立即组织村两委一班人迅速按照预案组建突击队、建立哨棚、上堤巡守。 有男同志见她是女同志,很多时候劝她就在哨棚里接接电话,发发指令就可以了。但都被她婉拒了,她说:“大家照顾我是女同志,但我的身份是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既然组织和村民推举我到这个位置,我没有理由不带头把事情做好!” 接到防汛命令,吴小燕召集村两委成员,共同发动在村老党员和退伍军人和群众代表参与防汛,并以他们为骨干号召更多普通群众参与,共同组建村级防汛队和突击队。吴小燕还对防汛人员合理编排巡逻值守班组,24小时不间断巡堤查险。通过实行重点防段重点守,薄弱防段专人守,一般防段巡逻守等策略,有效应对了一次次险情。今年王岭防段已经发生几十次散浸和多达19次的大小型管涌险情,但在吴小燕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所有险情一一被战胜。 7月11日晚8点左右,王岭暴雨如注。巡堤队员报告发现一处重大管涌险情。吴小燕立即组织50多人进行突击抢险。雨夜里,吴小燕指挥大家分工协作,快速传递沙袋、石子儿袋,垒筑燕子窝。在手电光的照射下,吴小燕亲自跳到管涌处,与男队员一道清除杂草等障碍,填埋沙子和石子儿袋,动手垒筑燕子窝。雨水淋湿衣服,疲劳袭转全身,但她没有停歇一口气,咬着牙坚持着……队员们在她的激励下,也都鼓足了干劲儿。5个小时后,管涌终于堵住了。 转移战中她满腔柔情 7月12日晚,暴雨再次来袭。深夜10点多接到镇防指命令,全村全员转移。吴小燕分完组后,自己带着组员在雨夜撑着雨伞打着手电向4组的汪银章老人家摸去。当她们敲响老人家门的时候,老人已经入睡多时。 因为患有重病,72岁的汪银章老人行动十分困难。看着这一情景,吴小燕心里在同情之余也十分着急。自己一时无法走开,但时间紧,任务重,老人无力行动,堵城集镇那边又没有住房。怎么办?她记得老人有一个女儿住在集镇那边,于是她迅速拨通了老人女儿的电话,告知了情况,请他女儿迅速前来接应。 在等待老人女儿的同时,细心的吴小燕发现老人屋里凌乱,老人什么东西也没准备好。于是她带头帮忙收拾起老人的家,并帮老人整理行囊。等汪银章女儿到来时,见到父亲家中变得干净整洁,行囊也已准备妥当,一个劲儿地对吴小燕一行表示感激。 把一切想在前面,以女性细腻敏锐的个性考虑问题是吴小燕的一个重要特点。 安排好汪银章老人,细心的吴小燕又惦记起落户村里的草莓基地员工。他们是一群浙江人,共8户,老少27口人。人家人生地不熟,又是风雨交加,又是黑夜泥泞,让他们往哪里去,住在哪里?这是吴小燕边走边在思考的问题。 “人家是外地人,来我村流转土地增加了村民收入,现在雨夜转移,本地又无住房,我们决不能寒了人家的心。”她一边与组员商量对策,一边想方设法地帮忙联系集镇里的旅店老板,让他们帮忙安排这8户人家临时落脚在他们处。 看着满身雨水、深夜来访的吴小燕,听着吴小燕嘶哑地解释,来自浙江的商户感动了,当得知吴小燕已经帮他们找到暂住地点时,他们更是不住地感激她的细心和热心。 连续多日的风吹日晒,早已让吴小燕面色酡红,因为她爱笑,对待村民热情和蔼。村民亲切地称呼她为“黑牡丹”。 防汛还未结束,吴小燕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忙碌着。看着她忙碌的背影,王岭村副书记王湘群和队员们打趣道:古有花木兰,今有吴牡丹。泼辣胆子大,不做温室花。驻守大堤上,只是为大家。人前人后笑,赢得人人夸。 千年堵城 ●来源 镇宣传办 ●作者 刘伟林王文强 ●排版 谈心洁 ●审核 吴旭 扫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xt/6662.html
- 上一篇文章: 香烟报价黄金叶烟喜满堂价格,多少钱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