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佳士得“古韵天成——临宇山人珍藏(三)”专场,一件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斗笠盌大放异彩,最终以.25万美元成交,约合人民币万元。

宋定窑以白瓷著称,但也烧造了高质量的黑釉瓷器,称为“黑定”。《格古要论》载: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俱白,其价高于白定。黑定被誉为“宋瓷中的黑天鹅”。

黑色,中国的正统色之一。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黑,火所熏之色也。”

中华民族对于黑色的审美,已经达到了精神崇尚的境界,从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到水墨书法、黑釉陶瓷的产生,以及历朝上玄下纁最高的冕服(玄即黑色代表天,纁色代表地),汉文化都潜心于表达黑色之美。

东晋德清窑黑釉唾壶

黑釉瓷,釉面呈黑色或黑褐色的瓷器,主要呈色剂为氧化铁,及少量或微量的锰、钴、铜、铬等氧化着色剂。

黑釉瓷器在现代已经非常少的使用,但在古代东汉时期就开始烧制精美的黑釉瓷器。东晋时期德清窑所烧黑釉釉面滋润、光亮,色黑如漆,可与漆器媲美。

宋代白覆轮黑釉折沿炉

唐宋时期黑釉发展到高峰期,其中宋代建阳窑烧制的黑釉盏最为出名。明清时期黑釉瓷器制作精美,多以黑釉为地施各种低温釉彩。

明黑釉线条纹罐

在夏商周三代以前的蒙昧时代,黑陶渐渐初露端倪。如黄河流域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不仅烧成温度高,而且胎薄如蛋壳之乌黑透亮。

蛋壳黑陶高柄杯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东汉时期,青铜时代占尽了应有的辉煌和荣耀。而陶器开始在文化的夹缝中适应性地生存,这一时期,也出现了高品质的黑陶。

东汉黑釉熊形

黑瓷的成熟期应在两晋时期,浙江杭州的德清窑出土了成熟的黑瓷。造型主要以壶为主,与当时的青瓷名品“越瓷”造型基本相同。

德清窑黑釉鸡头壶

唐代瓷器的南青北白,托起了中国瓷业的第一个高峰。作为单色釉瓷器的黑瓷,便显得很珍贵了。唐代黑釉瓷在装饰手法上,以素面黑釉最常见。

东晋德清窑黑釉唾壶

两宋和夏辽金时代,黑釉瓷迎来了发展高峰,主要黑釉瓷窑场均涌现出大量精美的作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窑场是北方的磁州窑及磁州窑系,南方的建窑和吉州窑。(吉州古窑兴于晚唐,盛于两宋,衰于元末,吉州窑产品精美丰富,尤以黑釉瓷著称,其独创的“木叶天目”、“剪纸贴花天目”和“玳瑁天目”饮誉中外。)

南宋吉州窑黑釉褐斑(玳瑁釉)梅瓶

南宋吉州窑木叶盏

建阳“建窑”生产的“建盏”,就是黑釉瓷最典型的代表,被瓷坛誉为瓷器珍宝“黑牡丹”。迄今仍被日本人视为国宝,吸引着国内外众多陶瓷收藏家的眼球。

宋黑釉凸线纹瓶

宋建窑黑釉执壶

徽宗赵佶,钟迷茶事,曾言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宋代斗茶之风盛行,蔡襄在《茶录》中指出:“茶色白,宜黑盏,其痕易验”。所以,宋代特别重视黑釉茶盏。北方定窑的“黑定”,南方“建窑”、“吉州窑”的黑釉瓷,都被视为斗茶器皿的首选。

南宋吉州窑黑陶剔花梅瓶

两宋时期,黑瓷的文化和美学内涵大多是通过茶文化体现出来的,随着宋徽宗等人的远去和斗茶文化的衰落,黑釉盏类的黑瓷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南宋建窑油滴盏

相反,茶文化在日本得到了弘扬和发展,日本人将这种黑色的茶盏称为天目。

日本的一本有关中国美术的文献《君台观左右帐记》记载:建盏之“曜变”,世上罕见,值万匹绢。“油滴”是次之,亦为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值三千匹绢。

日本根津美术馆藏曜变天目(油滴天目)

静嘉堂藏曜变盏(稻叶天目)

金元时期,黑釉瓷发展达到了历史的鼎盛,这个时期生产的黑瓷不仅数量多,品种丰,而且质量好,装饰方法多样,艺术性很强,创造出了许多让后人叹为观止的优秀黑瓷艺术品。

黑釉出筋执壶金

金代山西窑口黑釉鹧鸪斑托盏

金磁州窑系黑釉剔花酒坛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有黑釉剔花,划花,印花,铁锈花,窑变(油滴釉、兔毫纹),白覆轮(白锁口),粉杠瓷等。

元山西窑口黑釉油滴双系罐

元山西窑口黑釉剔花填白彩吐噜瓶

明清时期,中国瓷业的中心转移到了景德镇。素雅沉静的青花,五色斑斓的彩瓷占据了人们的眼球,黑瓷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只偶尔在元代的草原和康熙的宫廷里能见到一些。

明代吉州盏

明吉州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xt/6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