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们牡丹合集
来源中国艺术家 牡丹, 古人最爱的四种花卉之一,被誉为花中之王。 牡丹雍容大度,花开富贵,象征吉祥富贵。 在人们心中有特殊的地位,丰富的文化寓意。 古人常言: “早知不入世人眼,买点胭脂画牡丹” 可见几百年来,这个世界还是个“俗”人的世界。 四月 牡丹王 芍藥相於階 紅紅白白定誰先,裊裊娉娉各自妍 最是依欄嬌分外,卻緣經雨意醒然 晚春早下渾無伴,暖艷暗香正可憐 好為花王作花相,不應只遣侍甘泉 清鄒一桂藤花芍藥軸 清沈振麟芍藥紫藤 惲壽平五色芍藥圖 ▲(后仿)张萱《簪花仕女图》局部唐 牡丹花轻盈地盛开着, 在黑发的衬托下,显得雍容大方。 正像一个盛年的妇人,丰腴而随和。 ▲《牡丹图页》北宋佚名 ▲《牡丹蝴蝶图》元代沈孟坚 天然的色彩、富丽的花朵, 再搭配上这些振翅欲飞的蝴蝶, 的确,是有些春天的气息了。 ▲《牡丹图》恽冰清代 《白牡丹》王镃翠云低护玉楼台,露洗香苞逐渐开。昨夜赏花人酒醉,月中错认水晶杯。 ▲《牡丹册》恽寿平清代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 ▲《牡丹》余穉清 ▲《仙萼长春图之牡丹》局部郎世宁清 《清平调其二》 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万有同春图卷》(局部)钱维城清 ▲《万有同春图卷》(局部)钱维城清 ▲《山水花鸟图册之牡丹》恽寿平清代 ▲《牡丹图》恽寿平清代 本幅以没骨设色法画红、白、紫三色牡丹各一株,姿态或正或侧或背,曲尽变化。赋色於明丽鲜艳中,散发出一股清新俊逸,高雅脱俗之气质。 ▲《花鸟图》沈铨清 ▲《牡丹》局部高凤翰清代 《红牡丹》 王维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瓯香馆写生册牡丹》恽寿平清代 ▲《三春韶牡丹图》汪承霈清 ▲《牡丹》边寿民清 ▲《万有同春图卷》(局部)钱维城清 《牡丹》 张又新 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今日满栏开似雪,一生辜负看花心。▲慈禧《牡丹图》 慈禧除善弄权术、热衷政治外,生活中喜爱书画,尤其爱以“自己所作的”书画赏赐群臣。实际上慈禧本无艺术才华,其书画多由人代笔,钤上慈禧专用的印章即成了慈禧本人的作品,所以,严格地说,将慈禧的书画称为慈禧款的书画更准确一些。此作品即为代笔之作。 ▲《玉堂富贵图》于非闇 奕正神采,“松脆隽永”,心存浩然,“很有兴味。” ▲《蝶影牡丹图》于非闇 粉红的大丽花在春风中摇曳, 蝴蝶飘忽飞来,更增加了作品的诗意。 ▲《牡丹蜂雀图》于非闇 于非闇作品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富贵图》陈之佛 陈之佛作品 ▲张大千牡丹 牡丹向来是入画的好题材,张大千虽也不能免俗,却将其写意发挥极致,无论是构图、用色还是题跋,无不精致,绚丽。 张大千牡丹 ▲《花王图》张大千 此幅大千以明人冯琛诗意为之,属工细花卉一类,着色浓艳,以金粉勾线,牡丹怒放,花叶浑厚,虽只是一折枝,但作为“百花之王”的牡丹的富贵华美气息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齐白石《富贵白头》 ▲齐白石《岁朝图》 齐白石笔下的这幅《岁朝图》图中描绘了牡丹、花瓶、灯笼、鞭炮、柿子、酒壶酒杯等国画静物。即是用艺术家独特的手法向我们展示节日来临的喜悦。 ▲《公鸡牡丹图》齐白石 ▲齐白石《富贵牡丹》 ▲《牡丹图》齐白石97岁画 ▲《牡丹》齐白石94岁画 齐白石生命的最后两年,体力、精力日见衰退,有时把笔作画连自己的名字“白石”都忘记怎么写了,但他仍然不断挥毫,尤以牡丹为多,仿佛在他的艺术里始终葆有企求富贵平安的善良愿望。 ▲齐白石《牡丹》 此幅花叶丰满,浑然一体,与从前枝叶分开的画法不同,显然已臻难得糊途、返璞归真之高度。老人表现的是风中牡丹:风从左边吹来,由左向右的笔势似乎带着瑟瑟的风声,催动出花叶海浪般的韵律,雍容大度,墨色无碍,自在无法,体现着一种完全达于自由的生命境界,这是他生命最后一年的代表作品。 就在这一年的9月16日,齐白石走完了他光彩照人的艺术里程。 谢稚柳牡丹 黄宾虹牡丹 吴湖帆牡丹 陈半丁牡丹 王雪涛牡丹 吴作人牡丹 陈树人牡丹 高剑父牡丹 刘奎龄牡丹 柳子谷牡丹 刘海粟牡丹 芥子园 国画界丹青圣手的摇篮 《芥子园画谱》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艺术名家的摇篮,可以快速培养艺术修养。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 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齐白石把《芥子园画谱》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齐白石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然而,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这个问题,由著名艺术家、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先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了。 徐冰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的灵感, 就是来自于这本古老的教科书。 徐冰认为,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最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核心,他说: “《芥子园画谱》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人分几群,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四人坐饮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么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 在康熙年间,《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山水卷画论部分《画学浅说》首页, 字大行稀,绝对不用担心看成近视眼。 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及绘画、品画的基本技艺。绘画基本技巧介绍科学合理,浅显明了,使初学者易领会、易临摹。 画谱内容丰富,荟萃中国历代著名画家模仿作品,为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故此画谱问世三百多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 对此传世珍宝,我们竭尽全力,重新编辑出版了这本《芥子园画谱》线装彩页版,希图将其精髓尽现于您眼前。 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者。 《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的影响力犹如这枚小小的种子,携带着能量,飘散在各处,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一座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是一套世间少有珍藏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零基础学者的入门教科书。不管是拿来欣赏,还是作为绘画入门的书本,大家都应该看看这套书。 《芥子园画谱》手工仿古线装彩页版 ▲ ▼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此行文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xt/9694.html
- 上一篇文章: 国色天香牡丹的生长习性,栽培的技巧和方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