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口替代

将油用牡丹推广到万亩,按良田套种平均亩产公斤计算,每年产籽万吨,产油万吨,五年后可解决国家30%的大豆进口依赖,牡丹籽油的油质指标全面优于橄榄油,完全可以替代橄榄油的进口。

二、农民增收

油用牡丹原种是药用牡丹(凤丹和紫斑,也用于生产药材丹皮)。油用牡丹全身都是宝:根可生产丹皮;花和叶可提取黄酮和没食子酸;每年均可采摘大量的花、蕾、蕊、芽制作保健茶;牡丹林下可进行套种套养等。良田套种,每亩综合产值可达到以上,是种植传统作物的5倍。

三、林下经济

为统筹林地资源的保护利用,国务院年正式批复实施了《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年)》,是我国首个中长期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首次确定了到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森林蓄积量达到亿立方米的约束性指标。争到年,全国林地面积由目前的45.6亿亩增加到46.8亿亩,林地占国土面积由目前的31.6%提高到32.5%。

而年,全国林地经济产出率每亩只有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42号)提出,努力建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增强农民持续增收能力,林下经济产值和农民林业综合收入实现稳定增长,林下经济产值占林业总产值的比重显著提高。国家林业局提出,要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深化林改、改善民生和改善生态的重要内容,引导农民走上不砍树也致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林下套种油用牡丹

林下种植油用牡丹是一项新生的生态、高效、立体的林业产业,它可以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挥林荫空地优势,进行复合立体种植,解决了林下大面积闲置土地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使林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转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扩大了林业产业化的内涵,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体现。

油用牡丹套种药材、蔬菜、养殖、粮油等

油用牡丹栽植后,3年后才能见到效益,为了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可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搞好牡丹田的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发展林药、林蔬、林禽、林油、林粮等林下经济,实现近期得利、以短养长、长短协调的良性循环,调动农民发展油用牡丹的积极性。

四、生态经济

牡丹是多年矮生灌木,肉质根系发达,中间木质化,可深入土层1米。油用牡丹耐阴耐旱耐贫瘠,林下或荒山种植,每年增加林地经济产出元左右。同时解决了绿化和生态保护问题。

牡丹是多年矮生灌木,肉质根系发达,中间木质化,可深入土层1米,耐旱耐贫瘠,适合荒山绿化造林,每年增加林地经济产出元左右,同时解决了绿化和生态保护问题。根据年,“世界银行贷款山东生态造林项目”统计,仅山东9个项目区(行政区)就拥有林地万亩,荒山荒地等宜林地万亩。油用牡丹荒山荒地造林前景广阔。

防风固沙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而在我国荒漠化土地中,以大风造成的风蚀荒漠化面积最大,占到全部荒漠化土地面积的60%以上。这些地区气候较为恶劣,干旱、少雨、高寒,土地瘠薄。

油用牡丹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安徽铜陵凤凰山一带的凤丹牡丹八个月不下雨没有旱死;甘肃兰州一带紫斑牡丹种在海拔米以上的高寒、干旱、贫瘠山岭上,降雨量仅毫米就可生长,每亩还能结籽斤左右,并且这种地方生产出的牡丹籽油α-亚麻酸含量高达49%,被称为脑黄金之最。

防治水土流失

油用牡丹是一种多年生小灌木,栽植密度(定植)为每亩0~棵左右。这种植物种上后,可以50年不换茬,堪称铁杆庄稼。不换茬就意味着有效避免了因种植传统粮食作物每年翻耕所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同时,油用牡丹根系发达,能深达地下5米左右,据监测数据显示,栽植油用牡丹的地块比荒山荒地每年每亩能减少水土流失0.8立方米左右,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效益。

五、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美丽中国梦

牡丹是中国传统的国花,花大色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等著名诗句百年流传。

结合当地资源状况,油用牡丹田搭配种植观赏牡丹,结合牡丹籽油深加工和特色产品,开发牡丹宴,认养牡丹树,极易形成规模化的生态休闲农业,尤其适合一二线城市发达的省份,实现城乡互动,资源互补,以城市文明推动新农村建设,让农村融于城市,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油用牡丹的大规模推广,将会在集中种植地区出现花的海洋,荒山披绿装,保护了自然环境,改善了空气污染,促进当地经济生态发展。

赞赏

长按







































专家为你分析白蚀症有何表现
白癜风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zp/1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