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状白癜风发病要多久才能治愈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59114.html

前言:刚刚过去的秋天,大自然的秋色太过迷人。沉浸其中,登山、郊游、游园,马不停歇,亢奋的心玩的不亦乐乎。入冬了,终于可以静下心执笔了。

可知这是哪里?这是地处河北的蔚州古城。蔚字怎么读?不要像我一样读作“蔚蓝”的wei。蔚是多音字,蔚州的“蔚”读音yv第四声,与玉同音。当地人则读第三声,与宇同音。这是出发时,在北京朱辛庄城际汽车站等车,听一位周末回逐鹿的小伙子介绍的。小伙子在北京工作,周末回家。

国庆节之前,老张计划节后游历旅游年卡中的蔚州古城。老张带队稳健,曾去过蔚县,对蔚州古城很熟悉。

一.行程篇

北京到蔚县在六里桥有直通车,票价贵些。我们计划先到逐鹿,然后转乘到蔚县,可以刷公交卡,时间上和直通车差不多。

北京到逐鹿,经过一处重要景观:官厅水库。

可以用烟波浩渺形容官厅水库,可惜上车时没有坐在靠窗的位置,加上天有些灰蒙蒙的,能见度差,遗憾没有拍到水库的美景。

换乘地点在逐鹿县的边上。逐鹿,想起先古时期著名的“逐鹿之战”。相传早在年前,炎帝部族联合黄帝部族与蚩尤部落大战于逐鹿,争夺适于放牧和浅耕的中原地区,地点就是现在的逐鹿县一带。

逐鹿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战争的结局,炎黄联军大胜,蚩尤兵败被杀。战后炎黄两部族合并,建立了华夏民族的源头;今天我们自称为炎黄子孙,渊源于此。

真想进逐鹿县城里面看看,可惜时间不允许。看着车站旁边整洁明快的现代建筑,不知县城里可有先古遗迹?怕是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今天的中国,能保存明清时期的建筑已属难得。

公交车环着逐鹿县的外围驶向蔚县。

河北是产粮大省,一路上农田连阡接陌。公路两侧的山不高,有丘陵的性质,有些不高的缓山上层层梯田。田地里时时出现厚厚的黄土层,果然是一片适合耕种的土地。

沿途的山峦与平原反复交替出现,平原处一望无际,山峦间层层叠叠,这样的地貌组合倒也有趣。

太阳愈升愈高,耀眼的阳光与轻度的雾霾交融在一起,使得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海市蜃楼般浮现在半空。逐渐地山峦彻底隐去,平原广袤无边。

到达蔚县时已是中午。安顿好住宿,旁边的饭馆里用过午餐,一行人即刻向古城进发。

二.蔚州古城

没想到地方级别的蔚州城会有如此高大巍峨的鼓楼和坚固宽阔的城墙。

据史料记载,蔚州城有年的历史。现存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年),由当时的蔚州卫指挥使周房建造。鼓楼位于古城的中心,是全城的制高点。

鼓楼曾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焚毁,年在原鼓楼基座上复建。说不好鼓楼有多高,观其巍峨古朴的风貌,颇有惊艳的感觉。

站在鼓楼幽幽的卷洞中,洞的那端阳光闪耀,竟有些穿越时空的幻想——穿过去可是另一个世界!

一座古城,自有其历史渊源。翻看蔚州的历史,蔚州是古燕云十六州之一。燕云十六州在宋朝时期,被以辽、金为代表的游牧民族长期占领;明朝收复,燕云十六州是大明与外族的边界。遥想当外族兵临城下,鼓楼上急鼓阵阵,瞬间传遍全城,高大的鼓楼起着传达敌情的作用。

清朝以前,中国的北方始终上演着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战争。明朝时期,作为战争前沿的蔚州城,是以边防军事要塞为目的修建的,故而有如此高大坚固的城楼及城墙,用于抵御外侵。

满清入关建立大清王朝,燕云十六州一并成为国家内陆地区,蔚州城不再背负戍边的作用,作为全城制高点的鼓楼也就失去了传达敌情的功能。自清朝起,鼓楼更名为文昌阁,成为文人雅士聚会吟咏之所。看鼓楼三层重檐上,文家匾额足有八九块之多,可见当时文风之盛。

鼓楼外面的城墙是一定要看的。

出鼓楼向北不远就是明朝的老城墙。蔚州古城墙在明朝时期非常著名,据《万历野获录》记载:“蔚州城墙,相传李克用所筑。无论坚精,其甃(zhou四声)石光泽可以照面,赫连之统万城不足道也”。翻译成白话文:蔚州的城墙坚固精细的可以照见人影,其它城池的城墙无法与之相比。那时的蔚州城有“雄壮甲于诸边的铁城”的美誉。

数百年后的今天,城墙外面的城砖已无踪迹,只剩下中间的夯土,老墙上杂草丛密,茂盛得长成了树。

放眼望去,城墙下瓦砾与荒草杂乱不堪,仅存一间老屋与一株老树相伴。城墙根下尚有一个个矮矮的排水拱洞间隔排列。看形势城墙下原是居民区,现在拆迁了。

修复了一段城墙。没见过北京的城墙,这回见识了城墙的威武,宽阔的城墙上旌旗招展,大炮剑指城外。

崭新的城墙没照出人影,倒是被这几尊大炮吸引住了。这是明朝时期的大炮吗?令人惊讶!就看这两个可以灵活机动的轮子,在当时绝对是先进武器。

有这样坚不可摧、居高临下的防御工事——城墙,这样领先于世界的先进武器——大炮,当初的明朝军队是如何战败的呢?!!!

即为古城,老建筑自然不少。玉皇阁、灵岩寺、南安寺塔、释迦寺、常平仓、蔚州署。。。等等等等。景点虽多,终究古代的城池面积有限,老张是我们的领队兼向导,带着我们大街小巷轻车熟路,大半天转了一大半景点。

诸多的古老建筑,可谓气势恢宏,古朴沧桑。有心逐一表述,怕是这文章有头无尾了,还是当地的景点介绍来的直接明白。

蔚州的古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多数的古建筑基本以原貌视人,少见新修的痕迹。古老的建筑上油漆彩画消磨脱尽,并没有为了保护而重新粉刷,裸露的梁柱上,木纹清晰可见,保持着原汁原味。

释迦寺大殿上的匾额:沾花微笑,很是与众不同。

庙门两侧精美的彩画

游览一座城池,官衙是个独特的存在。位置毗邻南安寺塔的蔚州署,建筑很新,一望而知是翻新复建。

面阔三间的官衙大门,两侧装饰着砖雕精美的八字墙;隔着马路,正对大门同样精美的长长的照壁,均彰显着该衙门的威严和等级,蔚州署是蔚州城的最高衙门。

蔚州,既称之为州,说明蔚州署是知州一级的衙门。作为一城的最高行政机构,蔚州署的建筑布局气派且精致,衙内楼阁亭榭俱全。从建筑布局论,古代的衙门无论建筑多么复杂,都分为前衙和后衙。前衙是官员处理政务之地,后衙则是官邸。

官员的审案之地,前衙大堂端方威严,场景和影视剧中展现的别无二致,大堂外高高的架着鸣冤鼓。

古代官衙的程序之一,打官司者须击鸣冤鼓告状,官员方上堂接状纸审案。蔚州署大堂的位置很深,距官衙大门少说有五六十米。现在的鸣冤鼓设在审案的大堂外,而不是衙门外,难不成告状人要进到衙门内才能击鼓告状?所以鸣冤鼓摆放的位置不对,应设在衙门外大门的旁边。

古代的衙门是开放的吗?不全是。主官升堂审案时,百姓可以进入衙门,在大堂下观审。百姓围在堂下,形式如同看热闹一般。看热闹就难免七嘴八舌影响审案,这时主审官一拍惊堂木,喝道:肃静!

前衙旁边的侧衙里就是监狱,古代的监狱令人倍感新奇。小说和影视剧中动不动就上演越狱劫狱的戏码。现实着监狱的结构布局,才知戏码就是戏码:越狱几乎没有可能,劫狱大概需要一支军队,别忘了在严密的衙门监狱之外,还有军队把守的高大城墙。

游客可以上到监狱的房顶,当年的狱卒也当如此,视线之下,监狱的全貌一目了然。

房顶上有着不一样的风景。交叠的房檐处,古老的南安寺塔近在眼前,与后面的万山楼前后相应,颇有奇妙之处;游客们无一例外地在此拍照留念,脚下房顶上的砖禁不住长期的踩踏已经倾斜。

后衙作为官员及家属的住地,清幽雅致。虽然都是新建的,无人居住的房舍没有生活气息,但不妨想象一下居住在这里舒适的感觉。

目光所见,全新的蔚州署中唯一的老物件,就是衙门口的一对造型可爱的小石狮子,小石狮子从造型到雕刻堪称精美。

在古代,只有皇家、王府、朝廷衙门才能在大门外摆放一对石狮。石狮子是古代衙门的标志,同时狮子的大小代表着衙门的等级,这种传统即使在今天依然有所保留。大家看现在中南海新华门外的一对石狮,体积硕大,身形端正,神态威严,这就是一种身份的表示。眼前的蔚州署级别不算低,门口的石狮这样小巧玲珑,不知有什么样的规矩在里面。

崭新的蔚州署缺乏古老的韵味,但作为官衙本身,蔚州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内涵,可探寻的东西很多。

时间有限看的粗略,领略一些皮毛而已,如有机会再临蔚州署,细细品味,详写一座官衙,应该挺有趣。

客观的说,蔚州的庙宇塔楼衙门粮仓等等大都保存完好,蔚州署虽然是复建,也是历史真实存在,展现给我们古代衙门的完整构成。

蔚州不愧称之为古城,诸多的文物古建像一粒粒的珠子散落在古城之中,其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弥足珍贵。遗憾的是这些珠子是散的,它们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联系它们的就是大街小巷的民居。

鼓楼外的吉星楼豆腐坊和缝纫机修理配件的所在地,是游览所见古城中唯一保存完好的民间建筑。

这是一座砖结构民国建筑风格的二层小楼。蔚州属于张家口地区,气候较为寒冷,风沙大。小楼二层上长长窄窄的拱形窗造型,防风保暖兼顾美观大方,不失当地特色。房顶上略作装饰,整体风格简约典雅,透着温馨的感觉,在周围现代建筑中,尤为引人注目。

古城的老街上,随处可见拆迁改建,老宅院七零八落。难得发现一条幽深小巷,院子里几户人家。老院的房檐下摆着脸盆,堆着杂物,一旁的树下码放着几辆电动车,那边的地上破旧家具占了半个院子。

熟悉的场景,想起小时候住的大杂院。。。

从建筑角度看,一座城市的精髓是什么呢?窃以为是通过城市建筑散发的味道。高堂庙宇纵然巍峨宏大,是城市的精华;但是没有了街巷民居、小门小户的拱卫与烘托,就像太阳下晒干的萝卜干,没经过酱的腌渍,干巴巴的没有滋味儿,蔚州古城就是这种感觉。

看了太多的古代建筑,大同小异。唯有街头巷尾的民居和民居里的老住户,生活中流露的人文气息,更具城市魅力。(个人感受而已。)

三.蔚州的农耕文化。

黄河中下游广袤的平原上,农耕的历史源远流长。远古的逐鹿之战是一场争夺耕地和牧场的生存之战。蔚县距当初的战场中心逐鹿,仅一小时的车程,或许是战场之一,也未可知。粮食对于古人生存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即使今天的中国,粮食也是头等大事。

蔚县丰富的粮食资源和悠久的耕种历史,形成了厚重的农耕文化,为此当地于灵岩寺建立《蔚县五谷文化博物馆》。在古建中展示农耕文化确实是不错的选择,相得益彰。

事先不知道有个《五谷文化博物馆》,大家是奔着灵岩寺去的,没想到看到如此新奇的展示。

正殿正中的位置,供奉着金色的炎帝神农氏塑像。炎帝牛耳长须,手捧五谷,庄严肃穆,心中不由得升起崇敬之感。

种类繁多的粮食,被分层堆放展示在直达殿顶的一个个四方玻璃柱中,好独特的展览方式,开眼界。这么多种类的粮食,大多叫不出名称,很多还没见过。一位当地的中年男子热情地担当起讲解员,为我们讲解粮食的种类和蔚州的粮食特产。

粮食是个大话题,义务讲解员滔滔不绝,细数粮食的分类和特点,听得人应接不暇,唯一记下了蔚州的小米,品质上佳,全国首屈一指。

侧殿内,陈设着多样的非机械化时代的农耕用具,义务讲解员不厌其烦的讲解用途。原以为古代种地,牛拉犁耕田就够了,此时才晓得知识浅薄,自古至今,种地都是一门学问。

正是兴趣盎然,阿美抬手招呼我过去,指了指炎帝的脚趾:炎帝的脚趾漏出小块的白色;近距离细看,漏出来的是包装用的泡沫,啊!原来这塑像是用塑料泡沫塑造的!

真有些失落,也太省钱了!没有经费吗?

文章写到这儿仔细回想:蔚州古城那么多古建,大殿里除了壁画,都是空空荡荡,《五谷文化博物馆》算是丰富的。古建维护是笔庞大的费用,也许确实缺少维护经费。

四.壁画瑰宝

蔚州之行,不可忽略的,各个寺庙中珍贵的壁画艺术,其规模之大,实是意外的惊喜。

北京的庙宇虽多,却少见壁画。北京地区为数不多拥有壁画的寺庙,都被精心地保护起来,壁画难得一见。没想到在蔚州古城,壁画是所有寺庙的标配,精美的壁画遍及城中所有寺庙,铺满殿宇的各个墙壁,游客可以不受任何阻挡,近距离观赏。

如此大规模的壁画,说明蔚州历史上有过一段长期的经济文化发达的辉煌时期。雄厚的经济基础带来文化的繁荣,才会出现大规模的、美妙绝伦的绘画艺术。不可否认,壁画中有很多是后世修复的,但原始的壁画仍存世不少。

蔚州佛道儒寺庙齐全,壁画描绘了大量佛释道的内容和故事;同时也描绘了很多百姓生活,民俗风情的场景。佛释道方面的壁画多以人物为主,工笔重彩的绘画风格,细腻传神。民俗风情则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许多生活场景,展现百姓的生活状态。

据悉,蔚州有幅百工图壁画,堪称壁画版的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百工图出现在康雍乾盛世,囊括了清代社会各行各业的从业情况,真实反映了市井百态。可惜该壁画位于蔚州县城外的一个村庄,我们时间紧凑无缘见识。

蔚州壁画不仅遍布于古城之内,而是遍及蔚州地区,可见清前期蔚州的繁荣。

蔚州壁画涉及面之广,规模之大,绘画之精美,正如当地的自我介绍:蔚州壁画是一部宗教史、一部中国美术史、一部民俗文化史。

五.蔚州的文化名片——剪纸艺术。

蔚州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既有庙堂之上的壁画艺术,又有广存于民间的剪纸绝活。而今剪纸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蔚州独特的文化名片。为此,蔚州署中设立了《剪纸博物馆》,保存着剪纸精品和文物级的藏品。

比《剪纸博物馆》更吸引人的是蔚州的剪纸一条街。

第二天的早晨,剪纸一条街里的店铺大多没有开门,还好开着一家,不至于让我们久等。店铺不大不小,被林林总总的国画和各式各样的本册,以及繁多的剪纸堆的满满当当。

有些眼花缭乱,这家店经营的品种挺多。当老板说到墙上的清明上河图、山水国画、名人肖像、鲤鱼牡丹图。。。都是剪纸时,真的惊讶了,剪纸竟然达到这样精细的程度!

剪纸店里的一切都是剪纸。四面墙上包括隔断,不同风格和内容的剪纸作品,从地面铺到房顶;柜台内外,各式各样的本册有序且杂乱;过道的纸箱里堆着满满的存货。

店面布置随意粗放,任你挑选,喜欢这种乱中有序的风格。相比博物馆中正规精致的展览,这里颇有点儿淘宝的感觉,透着浓重的民俗气息。

店中的剪纸张张精美。所谓“淘宝”,无外乎去搜寻心仪的那一种。剪纸内容涉及宗教、民俗,绘画、书法等等,包括剪纸的材料,多种多样。选择一幅作品,无异于展示个人喜好,乃至通过一幅作品,彰显自身的价值观,甚至是信仰。剪纸涉及的领域太丰富了。

挑选了几套剪纸书签,传统的梅兰竹菊、福寿安康,民族服饰、京剧脸谱,花鸟鱼虫,用于馈赠亲朋好友,经济又雅致。老张兴趣浓厚,买了几个本册的剪纸,沉甸甸的一兜子。

最初的剪纸是妇女们闲暇聊天时的消遣,多数没有底稿,完全凭心意去剪,民俗风浓厚。现在的蔚州剪纸,显然已经产业化,风格转化的同时技艺越发高超,早已今非昔比。

六.蔚州风土

在古代,蔚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距蔚州古城十五公里处,有一条南通华北平原,北达千里大漠的交通要道——飞狐古道。通过飞狐古道,物资流通,人口交流。

据记载,清康雍乾时期,蔚州有八大集镇,骡帮、驼队来往不绝,可谓商贾云集,百业兴旺,经济空前繁荣。

初到蔚州古城,映入眼帘的是古城外桥头的集市,以及道路两侧随意摆摊叫卖的小商小贩。集市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古城的城门景仙门,依旧发挥着城门的作用,城楼下,各种社会车辆穿行不止。城内仅有一个商场,小店铺鳞次栉比。街道拐弯处,老大爷摆着地摊儿,卖着青菜萝卜。蔚州的萝卜是那种长长的青萝卜,五毛一斤。看到五毛一斤的蔬菜都觉得新鲜,北京两元以下价格的蔬菜很少。

古城内外的店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堆货。各种店铺包括书店在内,包括前面的剪纸店,均不讲究布置,都是堆的满满的货物。

商家多以经营生活用品和食品为主。在蔚州看到久违的取暖炉子和烟筒,还有煤铺,表明了蔚州现在的采暖方式。蔚州的土特产丰富,有许多卖土陶的店家,大大小小的水缸、陶罐、陶壶,还有一种专门烙锅塌子的陶饼铛,各种各样的陶制品,新鲜有趣。

沿街有许多卖干果坚果的商店,其中有一种比红小豆略大的炒货,外表圆圆的皮很薄,仁儿很香,五元一斤。阿美买了半斤,给了我一半,回家后嗑了好长时间。

野生的新鲜沙棘。沙棘的营养价值很高,在古城路边摊上堆着卖。

返程去车站的路上,街道两侧满是丰富的农副产品。看得出蔚州盛产大葱,是那种大头的鸡腿葱,一车车卖葱的卡车停在路边桥头。一家肉铺的女老板一边磨刀,一边招揽着生意。

蔚州地区应是小麦产地,集市上各种各样的蒸食,惭愧只认得馒头。当地都是开花馒头,外表看着松软,吃在嘴里却很有嚼劲。馒头的个头透着北方豪迈的性格,大小有一个大碗那么大,拿在手里瓷瓷实实挺有分量。馒头一元钱一个,北京没有卖的,如果有起码也要三元一个。粗略的观察,蔚州的物价只有北京的三分之一。

蔚州特产:蔚州豆腐干,热腾腾浸泡在大铁锅里,五块钱买了十大根儿,回家做菜够吃一阵子。

一天半的古城之行,大街小巷转个遍。古城的街道上可以摆摊卖货,没看见警察,没看见城管,连交通警也没看见一个。我们一行九人穿行在小巷里,引来不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zp/10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