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文化节暂停举办,你想念她吗还记得
北京白癜风治疗好 http://m.39.net/pf/bdfyy/ 作者:李光武 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洛阳暂停牡丹文化节的举办。 一晃眼,洛阳牡丹花会已经40年了!在洛阳,花会不只是一个节会,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活。 01洛阳人,你还记得第一届花会吗? 年秋,洛阳市人大提出倡议,要搞牡丹花会:“以花为媒,广交朋友,花会搭台,经贸唱戏”。这在改革开放初期,确实是一个创举;事实证明,也确实促进了我市经济建设发展的增速。 年4月15日,春光明媚,牡丹飘香,首届洛阳牡丹花会在王城公园沉香阁前隆重开幕。一时间,公园内的游人熙熙攘攘,市民们拖家带口,呼朋唤友成为一种潮流。尽管那时中州路、延安路、凯旋路的街头,已遍植牡丹,但人们还是喜欢带亲友,去公园感受花会的人气。 昼赏牡丹夜观灯。在市政府驻地(现在周王城广场的地方),院子周围挂满了各色花灯:宫灯、走马灯,电动彩灯、游乐灯……门前广场上还有舞台,唱大戏,那感觉跟刚刚过去的元宵节气氛差不多,外地人则可以在这里感受一下洛阳的地方特色以及花会的魅力。 02曾经的免费茶摊儿,你有印象吗? 花会来了,外地游客也多了。为了做好东道主,很多市民也主动加入到了志愿服务中来,不少老人摆出了免费茶水摊,烧水、指路;学校、单位还组织大家去路口维持交通,修车、打气…… 有一年,我市就在凯旋路老教育局驻地门口,搞了一个大型服务活动:“展示教育成果,服务牡丹花会”。各校师生代表在各自的展板下,各显其能,为游客服务:有修车打气的,有供应茶水的,有维持交通的,有卖冰糕汽水的,还有理发,修家电的,这里边大部分服务是免费的,也有不免费的项目,大家忙的不亦乐乎。 那时候,公交车上,广播报纸处处强调这个广告语“我是春娥家乡人,优质服务为人民”,这一刻,使我们能够真正体会到“个人代表的是洛阳形象"的重要性,“热情服务、做好东道主”的必要性。 03会徽一届一换,每年都不同 刚开始那十余年,花会每年的会徽还不一样,就是说每年要征集一次,一届一换。当时我构思了一幅会徽,创意不错:外形似牡丹花,中间是一座桥,单孔石拱桥的两个桥墩,分别是起始年份,举办年份,下方为L、Y(洛阳,第一个拼音字母)拼出的“七"。整个构图,很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但是没有被评选上。 每个参赛者都收到了稿费。我收到十元,比写文章挣的还要多。后来,几位好友非要与我一同去看评选中展示的会徽。理由说出来有些好笑,好友说,“第一次进市政府大楼”,万一还能偶遇市长呢,还有就是“有记者采访你,我们替你多美言几句。” 04我是牡丹文化节志愿者 后来,我加入了摄协,好几年参加市里举办的牡丹文化节志愿服务活动,就是利用休息日到指定的牡丹园内为广大游客拍旅游纪念照片。很多游人都是远道而来,或者亲友结伴,平时难得一聚,又没有相机,所以在美丽的牡丹花前留下人生难得的瞬间,也是很多人的心愿。于是,我们摄影志愿者义务为游客指路,为有意愿的游客拍照,还要利用业余时间把游客的照片整理,及时、准确地把留念照传给游客。一天忙下来,确实是又累,又搭工夫。但是,当看到游客满意的笑容,我们也被感染到了,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年5月7日,牡丹节组委会组织了一个小型的、热心网友的座谈会。我作为摄影志愿者,依据在公园服务时的所见所闻,结合游客的意见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洛阳牡丹文化节走过了39届,愈发的成熟了,在国内十大节会中排名也名列前茅。同时,作为一个“平台”,也确实带动了洛阳市政、园林建设、文化、旅游的发展;在做好东道主服务牡丹节的大环境中,市民的文明素质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在这伟大的时代更加出彩。 #洛阳身边儿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zp/10949.html
- 上一篇文章: 洛阳牡丹园的牡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