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色无双之关盼盼为夫守节,遭白居
北京著名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150714/4655748.html 徐州,古称彭城,自古形胜之地,华夏九州之一。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东带淮海,西接中原,南连吴越,北控齐鲁。水陆交通要冲,历代兵家必争,山河四塞,沃野千里,物阜民丰,人杰地灵。 历史文化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有夏禹镇水的铁牛、吴季子挂剑台、范增墓、项羽戏马台、龟山汉墓、云龙山、燕子楼等。 燕子楼,唐德宗贞元年间,徐州刺史张愔为爱妾关盼盼构筑的一座小楼,因其飞檐挑角,形如飞燕,且年年春天多有燕子从南方飞来,故名。 徐州云龙山燕子楼张愔(?-),邓州南阳(今河南邓州市)人,唐代徐州刺史、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之子。 张愔初以父荫补虢州参军事。 德宗贞元十六年(年)五月,张建封死。军士拥立张愔,上表于朝,谋求为徐州留后,朝廷不许。张愔乃自称知军事,与朝廷形成公然对抗(史称徐泗濠军乱)。德宗皇帝对此大为光火,分拆濠、泗二州隶淮南,诏令淮南节度使杜佑(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徐泗濠节度使)讨伐张愔。杜佑大备舠舰,遣属将孟准、泗州刺史张伾渡淮进击徐州,不克,引还。杜佑认为出师应变非己所长,因此只是固守境内不敢进攻。德宗不得已招授张愔为右骁卫将军、徐州刺史,知留后。以泗州刺史张伾为泗州留后,杜佑兼濠州留后。 不久,德宗又进张愔为武宁军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 宪宗元和元年(年),张愔患病,上表以求他人代位。十一月,宪宗下诏封张愔为工部尚书,以王绍为武宁节度使,恢复濠州、泗州隶属徐州,徐州人为之大喜,遂不再乱。十二月,张愔在赴京上任途中亡故。张愔治理徐州七年,甚有政绩。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 关盼盼,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约生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年),幼失所亲,入于伶班,善歌舞,通诗文,美容颜,雅风姿。能唱白乐天的长恨歌,善跳杨贵妃的霓裳羽衣舞,小小年纪,便以歌舞驰名徐泗濠一带。贞元十六年(年),时关盼盼约十四岁,张愔以军事获任徐州刺史,遂以重金为其赎身,并纳之为妾。 关盼盼像张愔作为封疆大吏,主政一方,却因为得之非正途,内心并不能做到完全坦然,甚至说对朝庭时刻有些战战兢兢也不为过。虽然生性儒雅,颇通文墨,却并无多少时间和心情吟诗弄文。倒是关盼盼入府以来,张愔一下子从她的诗文与歌舞上,得到身心与情感的双重放松,给枯燥的官场生活平添了不少浪漫色彩。因此,张愔对关盼盼的宠爱,自与别的妻妾不同。由于自小就缺少亲情和关爱,面对张愔的浓浓爱意,关盼盼自然也从心底涌起莫大的暖流与欣慰。二人虽在年龄上颇有差距,但也算得上情投意合,恩恩爱爱。 贞元二十一年(年),时任秘书省校书郎的白居易,途经徐州。素慕白居易诗才的张愔邀其至府中,设家宴盛情款待。关盼盼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能见到心仰已久的大诗人,对白居易的到来自然十分欣喜,席宴上频频为其敬酒。酒酣之际,张愔让关盼盼起身献艺助兴。关盼盼欣然领命,借着酒力,恨不得使出浑身解数,唱罢长恨歌,又跳起霓裳羽衣舞。歌声婉转,不似人间凡曲;舞姿曼妙,仿佛贵妃再世。白居易嗟叹之余,大为赞赏,当即赋诗相赠,其落句为: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能得到自己仰慕的大诗人题句称赞,关盼盼内心无疑是激动而又欣喜的。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仅两年之后,也就是宪宗元和元年(年),张愔在获封工部尚书后,启程赴京,还没走出徐州,突然病亡。数月后,归葬于洛阳北邙山。张府很快零落,家中姬妾生活无着,各自飘散。只有年仅二十岁的关盼盼忘不了张愔对自己的宠爱,在张府易主后,只身移居徐州城郊云龙山麓的燕子楼,矢志为夫君守节。 元和十年(年),曾在张愔手下任职多年,刚刚升职为司勋员外郎的张仲素初到长安,前往拜访白居易,并特意带了关盼盼近来所写的燕子楼新咏诗三首。张仲素比较熟悉关盼盼的生活,并且深为其挚情而感动。关盼盼因与白居易在家宴上相识,且得到过其诗句赞美,又十分倾慕白居易的诗才,所以才让张仲素带诗来,希冀可以获得知音之赏。 其一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关盼盼诗其二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理剑履歌尘散,红袖香消一十年。 其三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关盼盼诗辞句婉丽,情真意切。白居易读后,忆起往事,不免感伤!既欣赏关盼盼之才情,也深为其不幸遭遇泪目。捧着诗笺,大诗人反复吟咏之余,心想张愔已经逝去十年,还有爱妾为他守节,真是令人羡慕。在那个以蓄妾为荣的时代,说不定大诗人还有点心生嫉妒。于是就有了另一个想法:既然如此情深义重,何不追随夫君到九泉之下,成就一段夫死妾殉的诗坛佳话呢?为此,白居易依韵和诗三首: 其一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独卧床。 燕子楼中寒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赵朴初题句其二 钿带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著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一十年。 其三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坟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特别是最后一首,最后一句,说张愔墓上白杨已可作柱,遗憾的是生前万般宠爱的红粉佳人,迟迟没能化作灰尘相随而去。 后面又附一首绝句,说的更为直白露骨,诗曰: 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枝; 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据说关盼盼看到诗后大哭,对着捎信来的张仲素说:自公薨背,我并非不能死,只恐百年之后,人们会说我公重于色,有从死之妾。岂不玷污我公清范?故而饮恨偷生尔! 本来关盼盼对大诗人能回信并和诗是抱有几分欣慰与激动的,甚至还有些受宠若惊之感。万万没想到,堂堂大诗人竟用如此尖刻的诗句,来对待一个小女子。为夫君守节十年,不但没有得到关怀与同情,反而是以诗劝自己去殉死。从未有过的绝望心情涌上心头,乃提笔依韵和诗一首: 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 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 十年独守空楼,常常愁眉不展,想想当年欢宴上大诗人夸自己风嫋牡丹花,而今却已是春残将谢;大诗人未能领会自己的深意,竟然诘问为何不随君黄泉相伴。 本已了无生趣的关盼盼,此时更是万念俱灰。既然站在道德至高点上的大诗人以诗相逼,不如就成全了他罢。 此后,关盼盼开始绝食,任人劝说,终不能挽回那一颗向死之心。十天之后,一代佳人,香消玉殒,燕子楼上,阴风阵阵。弥留之际,含恨吟云: 儿童不识冲天物,谩把青泥污雪毫。 在此时关盼盼的眼中,鼎鼎大名的白居易也不过就是一个稚童,休要拿混浊的青泥来玷污我的冰清玉洁! 在得知关盼盼的死讯后,白居易还是颇为震惊,虽然他也许早就知道会是这般结局。但还是没想到关盼盼竟如此贞烈,而自己写的诗是造成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心情不免由敬佩转成了内疚。官居高位的他赶忙托人,把关盼盼的遗体安葬回洛阳张愔的墓侧。或许他以为只有这样,才能令自己的愧疚之情稍稍心安。 唐文宗开成四年(年),白居易六十八岁,官拜太子少傅,进封冯翊县开国侯。分司东都洛阳,不再积极参与政事,退隐于洛阳香山。该年冬,得风病,卧床数月。我们都知道乐天公多养姬妾,其中尤以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中的樊素和小蛮为最爱。至此,看着日渐衰弱的身体,为了自己百年之后,樊素与小蛮不致再重演关盼盼的悲剧,遂忍痛将她们遣散。从这看来,他对自己当年以诗逼死关盼盼,还是颇有悔意的。 北宋大文豪苏轼在宋神宗熙宁十年(年)至元丰二年(年)任徐州知州,常游云龙山,数登燕子楼。元丰元年(年)十月,大文豪夜宿燕子楼,竟然梦见关盼盼,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一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觉梦,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南楼夜景,为余浩叹。 苏轼题——云龙山南宋名相文天祥也曾游徐州,登燕子楼,深为关盼盼的情义而感动,留下《燕子楼》一诗: 自别张公子,婵娟不下楼。 遂令楼上燕,百岁称风流。 我游彭城门,来吊楚王阙。 问楼在何处,城东草如雪。 蛾眉代不乏,埋没安足论。 因何张家妾,名与山川存。 自古皆有死,忠义长不没。 但传美人心,不说美人色。 燕子楼因关盼盼而知名,成为徐州历史胜迹。人们登临其上,或发思古之悠情,或生抚今之感叹。 李白有言: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人皆为过客,甚至无异于恒河沙数。 古人亦云:名者,实之宾也。留者必失之,失之亦何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zp/11085.html
- 上一篇文章: 掣花签一节中十二钗的花签诗及其出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