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尤兴光张云把油用牡丹打造成
尤兴光中共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张云中共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老干办主任 油用牡丹是一种具有耐干旱、耐碱性、耐瘠薄、耐高寒等特性的长效经济作物,种植后几十年不换茬,适合云南海拔~米的高寒山区、半山区种植。大力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对于促进我国油料生产、保障粮油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中国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油用牡丹“紫斑”品种 云南大力发展油用牡丹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油用牡丹是我国发现的一种具有极高利用价值和广阔开发前景的原生种植物,经中国林科院分析中心、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多家机构检验分析,牡丹籽油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及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2%以上,被誉为“血液营养素”“植物脑黄金”。牡丹籽油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油脂中极适合人体营养的油脂,是总营养价值极高、成分结构极合理的一种珍贵木本植物油,无论是亩均出油量还是油的质量都远远高于核桃油、茶油及其他植物油。 年3月,卫生部把牡丹籽油认证确定为“新资源食品”,油用牡丹产业已成为我国木本油料产业的新成员,也标志着牡丹籽油正式进入产业通道。党中央、国务院对油用牡丹产业发展非常重视,将发展油用牡丹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首次将油用牡丹列入重点发展的10个树种之一,提出到年,建成个油茶、核桃、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重点县,建立一批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示范基地,木本油料树种种植面积从现有的1.2亿亩发展到2亿亩,产出木本食用油万吨左右。年11月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整合和统筹资金支持贫困地区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木本油料产业的五条政策措施,油用牡丹将成为未来中国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新重点,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和广泛的开发前景。按照中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展特色产业脱贫”的要求,国家林业局于年1月30日在陕西省召开了“全国油用牡丹与文冠果产业发展助推扶贫会议”,提出积极发展油用牡丹、文冠果等木本油料产业,全力推动林业精准脱贫工作,为确保全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作出贡献。年6月26日,由中国林业经济学会油用牡丹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油用牡丹和文冠果等木本油料产业助力扶贫大会”,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精准扶贫政策,规范行业管理,科学推动产业发展,助推精准扶贫事业,改善民生消除贫困。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山东、河南、安徽、湖北、重庆、贵州、湖南、甘肃、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市区兴起了挖掘牡丹资源优势、开发油用牡丹新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新战役。 云南具有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是云南具有发展油用牡丹的原产地优势。云南的原生牡丹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紫牡丹、黄牡丹2种,统称为“滇牡丹”。滇牡丹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主要分布于昆明市和曲靖、玉溪、楚雄、大理、丽江、昭通、迪庆等州市海拔在~米的石山、草坡和林下。滇牡丹花型以单瓣和半重瓣为主,结籽率较高,有较好的经济性状,符合油用牡丹的产业需求。二是云南具备大力种植油用牡丹的地理空间和气候优势。油用牡丹耐干旱、耐高寒、耐瘠薄,适合云南省从滇中到西北一线海拔~米的山区半山区种植。据测算,全省有万亩以上的高寒山区半山区适合种植油用牡丹,仅昆明市的东川、富民、寻甸、禄劝和倘甸等北部贫困山区,就有万亩适合种植油用牡丹。三是具有悠久的牡丹栽培历史和经验。牡丹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从野生引入观赏栽培已有多年的历史。云南栽培牡丹的历史也很悠久,武定狮山是云南省传统栽培观赏牡丹的典型代表,如今狮山风景区已建成总面积多亩的牡丹文化园、牡丹观赏园和牡丹山水园,种植有“青龙卧墨池”“杨妃插翠”“万世生色”等本地特有品种和从河南洛阳、山东菏泽、安徽铜陵、四川彭州及云南丽江等地引进的9大色系、上百个品种的4万多株牡丹,是我国南方著名的牡丹观赏园。四是有发展木本油料产业的经验。云南气候类型多样,木本油料物种资源丰富,适应地域宽广,产品质量优良,产业基础较好。全省现有木本油料植物多种,可供不同油料植物种植的土地面积多万亩。截至年,全省木本油料种植面积达万亩,产量83万吨,产值亿元,其中核桃面积4万亩、产量77万吨、产值亿元。云南省木本油料核桃、澳洲坚果、膏桐的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之首,云南已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木本油料种植基地。同时,在核桃林下种植油用牡丹可使林业产业效益倍增,增加农民收益。 云南农村贫困人口量大面广,截至年底,仍有农村贫困人口万人,贫困发生率12.7%,而这些绝对贫困人口又主要集中于山区和边远地区。要在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必须采取超常的措施、特别的抓手、高效的产业支撑,其中发展油用牡丹产业是最快捷、最持续、最稳定的扶贫好产业。油用牡丹综合经济效益最高,从种植的第三年起开始结籽,产籽寿命可达60年以上,5~30年为高产期,盛产期每亩产籽可达到千克左右,按年20元/千克的收购价,每亩年收入可达0元左右;按牡丹30年1个生产周期核算,每亩纯收益为多元。按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传统农作物每亩每年1元的收入计算,种植油用牡丹效益是其5倍左右,烤烟的1倍。同时也远高于核桃、油茶等其他木本油料的经济效益3~4倍。加上其根茎叶花果的收入效益,油用牡丹每亩的农业综合收益可过万元。按照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副会长张贵宾的分析测算,如果完成万亩的油用牡丹基地建设,仅二产产值就可达到亿元,利税亿元。牡丹花盛开时,油用牡丹发展地又能成为观光旅游的好去处,带动城乡旅游业的发展。云南适合种植油用牡丹的地区大都是农村贫困人口聚居区,油用牡丹产业是关乎千家万户的贫民致富产业,是推动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油用牡丹“凤丹”品种 推动云南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建议根据油用牡丹的品质优势、产业效益特性和云南气候环境特征,力争到“十三五”末,全省种植油用牡丹万亩,扶持和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万人脱贫致富,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的油用牡丹产业领军企业“小巨人”3~5户,把油用牡丹产业打造成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为0亿的富民产业、健康产业、美丽产业、幸福产业,成为云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实现跨越发展的重点产业。 加强组织领导,综合协调推进。按照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建议成立促进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领导协调机构,统一谋划制定好产业发展的思路战略、规划布局、产品研发、统筹协调等工作,全力推进全省的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充分借鉴山东、河南、甘肃、安徽4省扶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政策,尽快出台《云南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导全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尽快启动《云南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并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认真谋划未来5年或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工作任务、保障措施、实施步骤。比照国家扶持政策,省级财政从年安排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贴息、以奖代补的项目扶持方式,直接补助农村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政策支持。一是建议国家林业局从年起将云南省列为全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试点区,参照执行给予河南、山东两省的扶持政策。二是争取将云南省油用牡丹产业列为国家林业局名优经济林示范项目。三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建议将云南适合种植油用牡丹的贫困县列为木本油料重点县大力扶持;对具备条件的农村贫困地区,统筹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建档立卡村、建档立卡户种植油用牡丹。四是整合国家层面的涉农专项资金集中使用。将国家层面的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与木本油料发展扶持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业专项资金和林业专项资金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发展油用牡丹产业资金的投入,积极培植龙头企业。特别是要按照《关于整合和统筹资金支持贫困地区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发挥林业、扶贫等惠农政策和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大力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发展。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一是抓住国家加大对“三农”的财税金融支持力度的机遇,完善涉农贷款财政奖励、农户小额贷款税收优惠和农村信贷损失补偿等政策,加大对发展油用牡丹产业的信贷投入。加大政策性、商业性保险对油用牡丹产业的支持力度,成立云南省农村相互保险有限公司,形成多层次的风险防范保险机制。二是要建立多元化融资平台,引导和聚集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完善社会资本进入油用牡丹产业的激励性政策,推行油用牡丹产业投资民营化、社会化,形成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经营主体多元、经营方式多样的油用牡丹产业开发经营新格局。三是发挥油用牡丹产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成立促进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基金,有序推动油用牡丹产业发展。 本文由“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本文原载年《社会主义论坛》第11期 编辑高丽明 执行主编王晓卫 策划耿嘉杨文江蒋敏王晓卫 制作王大林 出版云南日报理论部 社会主义论坛编辑部 云南理论网 (图片来自网络) 创新理论前沿阵地 领导者的交流平台 干部群众学习之友 搭建报刊网络平台促进理论实践结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zp/126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不开花牡丹不开花的五大原因
- 下一篇文章: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珍珠第7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