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用56种牡丹绘出的中国地图,你见
园区负责人在介绍牡丹园规划。 12月20日,投资万元、占地千亩的一品天香牡丹文化园在灵山镇正式开建。明年春天,首批核心园区亩牡丹花将盛开,届时由56个牡丹品种组成的一幅中国地图将呈现在市民面前。 黑牡丹 明年4月开园纳客 据了解,牡丹文化园项目坐落于灵山镇驻地北部的中河北村,国道东侧,规划占地亩,投资万元,主要种植药用牡丹、芍药等品种。 当日上午,在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园区目前已引进沉鱼、落雁、双乔、中国红等花色好、花期长的优良品种,并开始部分种植,还包括一些难得一见的优良品种———日本绿牡丹、红牡丹、黑牡丹等。“目前已栽植56万株牡丹,各类苗木余亩,其中药用芍药28万株,油用牡丹23万株,观赏牡丹株。”项目施工负责人隋安兵介绍说。项目拟于明年4月开园纳客,赏花期从4月10日左右到5月中旬。 绿牡丹 56个牡丹品种拼出中国地图 在牡丹文化园规划效果图前,园区负责人吴彦东介绍,牡丹文化园中,占地多亩的牡丹种植园引进了56个珍稀牡丹品种,将按照中国版图的轮廓来栽植布局,每个省市的轮廓部分建设观赏路径,游客可以在其中穿梭观赏,而整个种植园从空中俯瞰就是一幅由五彩缤纷的牡丹花组合拼成的中国地图。 “选择引种56个牡丹品种是代表我们的56个民族,每个省份一个颜色,每个民族一个品种,每个省份还将建一座特色的民俗建筑。”吴彦东介绍说。 绿牡丹 打造牡丹主题文化产业链 “灵山镇正在创建国家中医药养生旅游示范基地,以此为依托,计划将牡丹园建成胶东地区最大的牡丹主题文化产业园。”吴彦东介绍,牡丹园不单单是种植牡丹、加工开发牡丹,而是一个以牡丹花观赏及牡丹、中药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牡丹文化产业园,其运营定位为开展传统文化、中医药养生、国粹民俗活动体验的载体,牡丹园现已进入建设阶段,项目包含国学讲堂、禅修、辟谷、瑜伽、茶道、香道、花道、开笔礼、成童礼、感恩礼、成人礼、古琴等。 “项目的一个重要立足点是围绕牡丹种植园搭建国学平台、中医文化平台。”吴彦东说,重点包括按照56个民族的建筑风格建设民俗建筑区、中医养生馆、民俗馆、国学讲堂,为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搭建载体,使其成为牡丹主题文化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总编/万太飞 副总编/李崇虎杨明涛 责任科长/江晓辉 编辑/高洪菊 技术总监/郭成江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zp/25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科普4月即将盛开的牡丹
- 下一篇文章: 牡丹小知识从秦汉始国花牡丹药用历代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