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癫疯办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0626/4197040.html
如今,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踏上了建设世界制造强国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尤为可贵。昨天起,本报与市总工会联合推出“身边的工匠”栏目,展现各行各业工匠们在奋斗路上的艰辛和执着,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为新时代常州产业发展筑牢“金字塔的基座”。

见到邓建军时,他正在牛仔布成品车间观察人工智能检测系统和预警效果。他指着一台设备说:“这是我们最新的技改项目——machinevision(机器视觉),车速每分钟可达90米,在线检测效率是原来的3倍。现正在测试纬向稀密路的检验,到时可百分百完美替代人工肉眼检验,打造智能车间直至智能工厂。”

第一次向洋设备开刀

年出生的邓建军,年中专毕业后进入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公司技术总监、新时代“知识型产业工人”的领跑者、中国“蓝领精英”的象征,他用一股“牛犊子”精神书写着当代工匠的传奇人生。

他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有自己去做了,才会有感受”。

邓建军第一次向洋设备“开刀”,还得追溯到年。那年,黑牡丹第一次引进纺纱设备。没想到,进口的德国气流纺纱机中枢系统——变频器烧坏了,整个生产流水线只得“罢工”。更换变频器,已成当务之急。可一台进口变频器需9万元,不仅价格高,且订货周期长达2个月。时间不等人。邓建军带着他的科研小组大胆向洋设备开刀,用国产变频器替代原件,仅花了两天半时间,机器又正常运转了。当消息传到德国公司时,德国技术专家在震惊之余,还专程赶到黑牡丹查看设备,留下了“中国工人了不起”的赞叹。攻克世界级难题

从此,邓建军的创新攻关脚步越走越快。为了攻克世界级行业共性技术难题——稳定控制牛仔布预缩率,那年盛夏,他和技术团队在接近50℃的高温车间,苦熬了4个多月,经过无数次测试,把电子技术成功融入传统缩水机中,终于把牛仔布预缩率控制在2.5%以内,优于3%的国际标准。而自主开发的“染色机在线控制和检测系统”成功应用于所有染色生产线,填补了该领域的世界空白。

在接下来的多天里,他们又连续开发出了“染液组分在线测试系统”“染液添加控制系统”“在线染液循环流量监控系统”和“自动助剂添加控制系统”等4项成套技术,每项都是业内首创。由此,黑牡丹跻身世界一流牛仔面料供应商行列,90%以上的产品畅销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市场。

培养更多技术人才

从年组建“电子组”、年正式命名为“邓建军科研组”到年建成“邓建军劳模创新工作室”,再到年“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揭牌,直到如今成为省级和国家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30年来,邓建军以工匠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重大技术难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电气维修技术人才。

“每个成功的工匠都有一个厚积薄发的故事。”邓建军说,一名工匠,首先要热爱所从事的职业,从充满兴趣到喜欢,再到执着与追求。其次是不断学习和积累,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与岗位技能。第三,对待工作要做到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在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不断变革和创新。据统计,邓建军带领团队参与的各类技改项目达多项,解决企业重大技术难题20多项,40多项创新攻关成果得到了有效转化,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邓建军谦逊地说:“技术攻关,我们在现场;技术创新,我们始终在路上。”

来源:常州日报

全媒体记者:秋冰

编辑:小胖

转载请注明来源:常州日报(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zp/6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