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一读到唐代诗人刘禹锡《赏牡丹》这句诗,你就能感受到牡丹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牡丹为毛茛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植物。早期牡丹并非此名,因其花似芍药,而宿干似木,故一度称为“木芍药”。李时珍认为牡丹得名之由,是因其根部肉质肥厚,在根头上可以生长出红色的嫩芽,他在《本草纲目》中说:“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牡丹作为野生植物,原产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及秦岭一带,现今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全国各地亦有栽培。

牡丹成为观赏植物约在南北朝。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说:“永嘉(按:地名,今浙江省温州市)水际竹间多牡丹”(见《太平御览》)。进化论的奠墓人、英国博物学家查理·达尔文在其名著《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中也提到“牡丹在中国已经栽培了年”,时间上也大致相符。

大约在隋朝,牡丹开始进入宫苑。到了唐代开元年间(公元~年),牡丹已经盛极一时,身价百倍。唐玄宗李隆基对牡丹甚为爱好,曾有与杨贵妃一同赏牡丹花时,召李白进宫赋《清平调》三首,以共诵名花、妃子与君王的轶闻。此时牡丹已以“花闻天下”,培植、观赏牡丹成为社会时尚,唐·李肇《唐国史补》载:“长安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就玩为耻。”

及至宋代,“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欧阳修《题洛阳牡丹图》)牡丹的栽培中心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从长安东移到洛阳,“洛阳牡丹冠天下”之说亦起于此时,故牡丹又名洛阳花。清代文学家李汝珍在《镜花缘》中还写了一则人们所熟知的武则天贬牡丹到洛阳的故事。北宋末年,战乱兴起,洛阳牡丹开始衰败,由陈州(位于今河南周口地区)取而代之。南宋时,成都、杭州一带牡丹亦较有名。明代,牡丹的栽培中心又转移到了安徽亳州,明·薛凤翔在其所著《牡丹史·本纪》中称:“今亳州牡丹更甲洛阳,其他不足言也。”此后,山东曹州(今菏泽地区)又取毫州而代之,并相沿至今。19世纪60年代,外国传教士又把我国的牡丹带往德、法等国,进而推广到世界许多地区。

牡丹于春夏间开花,花期较短,一般约10天左右,故有“弄花一年,看花十日”之说。牡丹花色艳丽,清香宜人,其风姿神韵,既妩媚娇艳、柔美俊秀,又雍容端庄、华贵不凡,真可谓诸美并具,冠绝群芳,故有“花王”、“国色天香”之誉。因其暮春开花,又与荷花(夏)、菊花(秋)与梅花(冬)一起被人们称为四季花。千百年来,牡丹一直受到我国人民的钟情和喜爱,它被当作吉祥和富贵的象征,以致每有国花和市花之选时,它总是位于首选之列。

其实比南北朝更早,牡丹是以药用植物的身份见载于汉魏时的《神农本草经》及武威医简等,故牡丹最初以药用见重。不过其药用须注意品种的选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牡丹惟取红白单瓣者入药。其千叶异品,皆人巧所致,气味不纯,不可用。”

牡丹花味苦、淡,性平。功能调经活血。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经行腹痛等病症。牡丹药用价值最高的是其根皮,称为牡丹皮或丹皮,是有名而常用的中药,宋代医学家寇宗奭在《本草衍义》中说,牡丹“惟山中单叶红花者,根皮入药为佳。”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肾经。功能清热凉血,活血化淤。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温邪伤阴,夜热早凉,无汗骨蒸;血滞经闭,痛经淤肿;疮疡肿毒,肠痈腹痛及跌扑伤痛等病症。

牡丹花用量3~6克,煎汤服。牡丹皮用量6~12克,煎汤服;散热凉血生用,活血化淤酒炒用,止血炒炭用。若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则不宜用。

牡丹花很早也入于食用。明·许浩《复斋日记》载有一个故事,说五代后蜀的兵部尚书李吴,常将牡丹花分送友人,还将当时的一种有名糕点兴平酥同赠,并且说:“俟花凋谢,即以酥煎食之,无弃稼艳。”李吴当然是看重牡丹、不忍暴殄天物的意思,而宋时苏东坡虽亦谙此道,却以文人的空灵之性,更讲究精神享受,所以诗云:“明日春阴花未老,故应未忍著酥煎。”(《雨中赏牡丹》)

牡丹食疗与药用方

1.治脚气湿痹:牡丹花熘青鱼片。

鲜牡丹花2~3朵,鲜青鱼肉克,笋肉克,鸡汤、鸡蛋清、淀粉、精盐、料酒、猪油、味精、白胡椒面、葱、姜各适量。

青鱼肉洗净并用凉水泡1~2小时后捞出控干,片成鱼片,加精盐、料酒、味精、鸡蛋清、湿淀粉拌匀上浆。牡丹花洗净沥干;笋切成薄片。

炒锅放油烧热,将鱼片逐片放入锅内滑透,倒入漏勺内沥油。炒锅复置火上,留少许底油,放葱、姜煸香,下笋片炒熟,再倒入鸡汤、精盐、味精、白胡椒面、料酒、水淀粉调成的稀芡,待汁起泡,将鱼片、牡丹花瓣倒入锅内滑炒几下,淋入鸡油,盛盘即成。

佐餐适量食之。

2.治虚劳赢瘦,崩漏带下,产后乳少:牡丹花包鸡肉片。

白牡丹花3朵,鸡里脊肉克,精盐、味精、香油、花生油、葱、姜、料酒、鸡蛋、干淀粉各适量。

先将鸡蛋打入碗内搅匀,炒锅上火烧热,勺底抹上油,倒蛋液入锅摊成圆饼,并切成长方块。另用一碗打入鸡蛋清,加淀粉拌匀成蛋清糊。鸡肉去筋切成薄片,加盐、味精、料酒和姜、葱丝拌匀浸渍入味。鲜牡丹花瓣洗净沥干,平放案板上,撒一层干淀粉,再将鸡肉片理顺平放在花瓣上,上面再扣1片花瓣做成花夹,在鸡蛋饼上各抹上蛋清糊后,将牡丹花夹放在饼上,包成方形小包。炒锅放油烧热,将牡丹花包分别再滚上一层蛋清糊后,入油锅炸熟,捞出沥去油装盘即可。

吃时可用椒盐蘸食。佐餐或单食均可。

3.治骨蒸痨热,干咳痰稠:牡丹花爆鸭条。

牡丹花1朵,生鸭脯肉克,香菜50克,精盐、料酒、味精、白胡椒面、醋、香油、湿淀粉、鸡汤、花生油、葱、姜、蒜各适量。

牡丹花洗净切成粗条。鸭肉洗净去老皮和筋,切成条,加盐、味精、料酒、鸡蛋清、湿淀粉调匀上浆。香菜、葱、姜、蒜分别切丝。另用一碗将盐、味精、料酒、醋、白胡椒面、鸡汤、湿淀粉兑成芡汁。

炒锅放油烧热.入鸭条用筷子拨散滑透,倒入漏勺沥油。锅内留油少许,下葱、姜、蒜炒香,再下鸭条、香菜和芡汁,略炒几下盛盘,再撒上牡丹花条即成。

佐餐适量食之。

4.治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早泄:牡丹花山药炖鹿肉。

鲜牡丹花1朵,鹿肉克,山药40克,花椒30粒,枸杞5克,精盐、味精、料酒、香油、豆瓣、香菜、熟菜籽油、酱油、葱、姜各适量。

牡丹花洗净;鹿后腿肉整治洗净切成3大块;山药洗净切成长条,用开水略烫一下。另将豆瓣用菜油炒香,加味精、酱油、葱花、香油调成蘸碟。

炖锅内放清水0毫升,下鹿肉块,旺火烧开,撇尽浮沫,将葱、姜、花椒、枸杞装入洁净纱布小袋放锅中,改用微火炖至鹿肉块熟软,捞出晾凉,按横肉纹切成长4厘米、粗1.5厘米的肉条。原汤中捞出纱布袋不用,再下肉条及盐,微火炖至肉烂。将山药条放碗内,上整齐顺摆上鹿肉条,上笼蒸5分钟,取出后倒入汤碗内。另用炒锅烧热,放入清汤,加味精、料酒、精盐、白胡椒面、香油并烧沸,撒人香菜和牡丹花瓣。

食用时肉、汤与蘸碟同时上桌。温热适量食之。

5.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

牡丹花3-~6克,水煎服。

6.治经闭腹痛:

牡丹皮、川芎、当归、牛膝各15克,桂枝5克。水煎服。

7.治赤白带下:

牡丹皮、红鸡冠花各15克,牛膝9克。水煎服。

8.治过敏性鼻炎:

牡丹皮5克,水煎服。每晚服1次,10天为1疗程。

9.治鼻出血:

牡丹皮25克,竹叶15克,白茅根50克。水煎服。

作者

下载我们的APP-知疗!   小病小痛不求人!







































北京治疗白癜风能治好么
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专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zp/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