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牡丹红,百里米粮仓,千年耕读史,万家豆花香。”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当下,重庆首部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音乐剧《牡丹红》正在重庆进行创排。该剧聚焦乡村,主题鲜明、内容鲜活、磅礴大气,将于3月16日至3月18日在垫江牡丹文化节开幕式上首演。据介绍,《牡丹红》以驻村第一书记方致远带领村民坚持走出一条振兴之路的故事为主线,以山歌、民谣等音乐为素材,融合创新表演、歌舞叙事等多种元素,辅以声、光、电、多媒体、纱幕投影等多种特效,阐释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建设美丽乡村家园的过程上,同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志向,汇聚起百川成海的澎湃伟力,创造出的辉煌成就。这部音乐剧有什么特色?日前,重庆日报记者前往《牡丹红》剧组进行采访。

创作初衷是什么

在乡村振兴中捕捉平凡故事

位于重庆垫江的小山村,迎来了驻村书记方致远。为带动村民致富,方致远与同事开始培育牡丹,但他的父亲却因自己儿时的经历迟迟解不开心结。村里各家的阴晴圆缺,各户的苦辣酸甜也展现开来。音乐剧《牡丹红》中的故事原型均源于真实一线。据该剧艺术总监周亚辉介绍,早在创作之初,他便与主创团队在垫江采风驻扎3个多月,走遍了垫江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采集了大量的地方音乐素材和故事素材。随着采风的深入,他们被村民自筹资金创办牡丹文化节的事迹深深打动,发现单一音乐形式很难向这些人民致敬,于是决定以音乐剧的艺术形式展现,带给观众驻村干部与群众一起奋斗的故事。“我们前去垫江采风时,看到了长在高山的牡丹花,它生长在高山之上,又不惧风雪含苞绽放,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顽强的生命力。”周亚辉说道,而如今整部剧取名《牡丹红》,也是用牡丹的意象寓意当地人民的勤劳之心,而这片土地的水流就像是大大小小的驻村干部,无声地滋养着这片土地。“驻村工作的本质就是带领当地群众创造美好家园。”周亚辉介绍,《牡丹红》最初的立意就是瞄准驻村工作中的产业振兴展开叙述,通过主要人物的不同性格、不同观念、不同命运,让“人”出来说话,让“心”展开碰撞。“我们想通过这部剧让观众记住自己身边为乡村振兴默默付出的人,同时引导观众思考自己应该从何做。”在《牡丹红》中,周亚辉不仅担任该剧的艺术总监,也是该剧的作曲,他给这一轮排练定下了要求:“要把每一台重场戏在细节上‘抠住’,要把重庆音乐人对这部剧越来越深地认识融于表演中,要拿出最好的水准,把重庆乡村发生的故事讲给观众听。”

凭什么吸引观众?

内容音乐齐创新,打开重庆浓郁的现代悦耳体验

一部主旋律题材的音乐剧,如何吸引年轻受众呢?对此,周亚辉介绍,《牡丹红》的定位是打造一台好听又好看的音乐剧。“音乐剧的形式既能兼顾现代审美,也能更好地传递当地的地域特色。”周亚辉介绍,本剧唱词、音乐创作融入了包括薅草锣鼓、高安唢呐等非遗项目,提炼其核心要素、典型语境、特征手法,围绕剧情需要进行创新运用。“平凡人离我们很近,他们是非常鲜活的。”剧中人物土娃的扮演者、青年歌唱家肖飞说,比如土娃面对方致远时表现出的叛逆,面对困难展现出的迷茫……这些细腻之处都令人动容。希望观众能通过这部剧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他们的情感变化。值得一提的是,待音乐剧《牡丹红》在3月16日首演后,主创团队还将对剧目进行提档升级。“我们准备把《牡丹红》做成两个版本。首先是驻场演出版,体现艺术的追求和高度。其次,我们还将选取该剧的精华,做成驻场和巡演版,让音乐剧《牡丹红》能更好走进剧场、乡村,进而让更多观众体会到重庆音乐剧的独特魅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zp/9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