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训辉(山西省药物培植场)

刘根喜(现代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技术服务中心山西省级中心)

导读:牡丹喜向阳温暖湿润的环境。充足的阳光对其生长较为有利。对气温要求宜凉怕热,要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向阳地。在每年的国庆节前后20天内栽植牡丹,成活率最高。本技术范围包括牡丹栽培的选地整地、选种、播种、田间管理、采收及其产地加工方法,适用于山西晋南地区牡丹的栽培与采收加工过程。

1种植环境的要求

1.1气候

牡丹喜向阳温暖湿润的环境。充足的阳光对其生长较为有利。对气温要求宜凉怕热,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温度在25℃以上则会使植株呈休眠状态。耐寒,最低能耐-30℃的低温,但北方寒冷地带冬季需采取适当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冻害。

1.2土壤

牡丹要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向阳地,切忌栽在易积水的低洼处。牡丹为肉质根,栽植时要选择疏松、肥沃、深厚的沙质土壤。土壤从微酸性、中性到微碱性均可,以中性为好,忌盐碱土。

2种植模式

单作、间作、混作、套作均可,已栽植过牡丹的重要茬地应轮作1~2年后再行种植。忌连作。

3育苗移栽

3.1育苗

3.1.1育苗地的选择与准备选择未栽过牡丹的休闲地,深翻后充分耙平,切勿选择低洼积水处或易被洪水冲没处。结合整地每亩施入农家肥kg或三元复合肥50kg。并要进行床土消毒,撒施5%神农丹,以消灭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土中害虫。精耕细耙,做成1.3m宽的平畦,待播。

3.1.2播种期和播种量于8月20日前后以即采即播为宜,最迟不能超过当年9月份。每亩用种kg左右。

3.1.3种子处理

牡丹种子采收后应剔除发育不完全的种子,放在阴凉通风处撒开晾2~3天,切忌阳光下曝晒。播种前应先把种子放在50℃温水中浸种1昼夜,使种皮脱胶变软,吸水膨胀,易于萌动或发芽。

如果在9月不能及时播种,可用湿沙埋藏法处理,种子与沙的比例为2:8,注意沙堆不能太厚,否则种子容易发热而失去活力;沙表层见干时,适量洒水,保持沙子湿润,这样催芽30天左右,芽尖露出后即可播在地里,翌年春正常萌发。

其它季节播的干种子,当年不萌发,需砂藏产处理,方法同上,第二年7~8月才能播种,第三年春才出土。3~5年的种亦可发芽。

3.1.4播种方法及质量要求条播。用播种机播种,行距20cm,深度3~5cm。播完后用空播种机顺行间冲沟起垄,浇水。并用麦秸顺行覆盖防止土壤板结。

3.1.5苗田管理进入11月份浇一次封冻水。直到翌年2月出苗前及时扒垄,以利出苗,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苗高5~6cm时按株距2~3间苗。要经常除草松土,防止草荒。春夏各追1次人畜粪尿或腐熟的饼肥。并注意防治地下害虫。

3.1.6种苗标准种苗标准为根长20cm以上,根头直径在0.8cm以上。一般牡丹种子育苗需在苗圃种生长2年才能达到栽植标准,

3.1.7产量每亩可产苗10~12万株。

3.2移栽

3.2.1栽植地的选择与准备牡丹喜凉畏热,喜燥畏湿,

喜光照,忌重荫,较耐寒。应选择气候凉爽,地势高燥,光照充足的地方为宜,土壤应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在川源及缓坡农耕地均可,可与果园幼林间作。

栽植地应提前施足底肥,每亩施入农家肥kg和三元复合肥50kg。要求将土壤深翻50cm左右,细耙整平。

3.2.2移栽期牡丹播种2年后移栽,以9月下旬~10月上旬为适宜。

3.2.3苗木的准备在育苗地起苗,应保持根系完整,随起随栽,外运时扎成捆装箱,栽前用0.1%硫酸铜或5%石灰水浸泡半小时消毒。

3.2.4栽植密度根据种植地的肥力和灌溉条件,每亩控制在~株。

3.2.5移栽质量要求栽植地应提前施足底肥深翻平整,然后用犁按40cm开沟,沟深20cm左右,按株距25~35cm栽植,小苗放置时根系要舒展,苗子顶芽与地面相平,雍土压实,并在小苗顶部起垅,垅高3cm,栽时叶子已脱落,入冬前可浇一次压根水。

4田间管理

4.1中耕、培土与除草

在整个幼苗期应及时松土锄草,土壤开冻后至开花前,要松土2次。开花后到秋分前,每个月要锄(松土)1~2次。夏天或雨季浇水后,更应及时锄地松土。正常锄地约深5cm,距根部20~30cm以外时,适当加深一些.也可适当使用化学除草剂,省工省力,见效快。

4.2追肥

牡丹喜肥,每年至少需施肥2~3次。在2月解冻后,施第1次花前肥;于5月上旬,施第2次花后肥;第3次在入冬前,肥料应以农家肥为主。

4.3灌溉与排水

牡丹根系为肉质根,稍耐旱,最怕渍水,应根据天气情况,适时适量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注意防涝排水工作。

4.4修剪与摘蕾

第三年初春应酌情修除根部脚芽,使每株保持4~5个枝干为宜,如不需采种时可在花开前摘去花蕾,防止开花消耗养分。

5病虫草害防治

5.1病害

5.1.1褐斑病此病为牡丹叶部的一种严重病害。多于5月初发病,直至枯叶期,在多雨潮湿的天气里,迅速扩大传染,造成大量的叶片枯黄。

  防治方法:在初发时,摘除病叶,烧毁;花后至9月份,每半月喷一次倍等量式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喷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倍液;或喷70%可湿性托布津倍液;秋冬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并烧毁,消灭病源菌。4.6.1.2根腐病此病为牡丹的根部病害.发生后根部变黑,腐烂,尤以老根为重。影响植株生长,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将病株从田中或盆中挖出剪除病根,用1%硫酸铜液消毒,坑内换新土或撒硫磺粉。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合理浇水施肥,水分不易过大.

5.1.2灰霉病主要为害牡丹下部叶片,其它部分也可受害,阴雨潮湿时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①选择无病种苗,清洁田间;②发病初期,喷50%甲基托布津-倍液或50%多菌灵倍液。

5.1.3叶斑病也称红斑病,病菌主要浸染叶片,也浸染新枝。发病初期一般在花后15天左右,7月中旬随温度的升高日趋严重。

防治方法:①11月上旬(立冬)前后,将地里的于叶扫净,集中烧掉,以消灭病原菌;②发病前(5月份)喷洒1:1:倍的波尔多液,10一15天喷一次,直至7月底;③发病初期,喷洒-倍的甲基托布津、多菌灵,7-10天喷一次,连续3-4次。

5.1.4锈病5-8月发生,为害叶片。

防治方法:①选排水良好地块,高畦种植;②秋季枯萎后做好田间病残株处理工作,将病残株烧埋,减少越冬瘸原;③发病初期喷97%敌锈钠倍液。

5.1.5紫纹羽病为真菌病害。由土壤传播。发病在根颈处及根部,以根颈处较为多见。受害处有紫色或白色棉絮状菌丝,初呈黄褐色,后为黑褐色,俗称黑疙瘩头。轻者形成点片状斑块,不生新根,枝条枯细,叶片发黄,鳞芽瘪小;重者整个根颈和很系腐烂,植株死亡。此病多在6-8月高温多雨季节发生,9月以后,随气温的降低和雨水的减少,病斑停止蔓延。

防治方法:①选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块栽植;②雨季及时中耕,降低土壤湿度;③4-5年轮作一次;④选育抗病品种;⑤分栽时用倍五氯硝基苯药液涂于患处再栽植,也可用5%代森铵倍液浇其根部;⑥受害病株周围用石灰或硫磺消毒。

5.1.6茵核病又名茎腐病。病原为核盘菌。发病时在近地面茎上发生水渍状斑,逐渐扩展腐烂,出现白色棉状物。也可能浸染叶片及花蕾。

防治方法:选择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块栽植;发现病株及时挖掉并进行土壤消毒;4-5年轮作一次。

5.2虫害

5.2.1蛴螬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体乳白色,圆筒形,胸部有3对足,整个身体常呈蜷曲状,危害牡丹的根部.

防治方法:每年4-5月,为成虫金龟子的活动盛期,可利用其假死性人工捕杀.药剂防治可用50%辛硫磷倍液灌注;用90%敌百虫倍液灌注,或用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克撒于土表,深翻入土.施用有机肥料要充分腐熟.严防虫卵繁衍.

5.2.2天牛、金龟子、蝼蛄可用40%乐果乳油或敌敌畏乳油倍液喷洒或灌根部。

6种子(种苗)的生产

6.1种质资源

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Andr.为毛茛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植物。

6.2品种

6.2.1凤丹即产于安徽铜陵凤凰山之丹皮,以凤山和东山货有名。凤丹均不刮外皮,加工为连皮凤丹。呈圆筒状,长短均一,顺直,长6~14cm,直径0.6~1cm。表面淡灰褐微带棕红色,皮纹细腻,两端切齐,纵剖缝紧闭贴合,切口粉白,皮层肉厚,内表面淡棕褐色,全体可见众多闪亮点状结晶,内表面尤多,质结实具粉性。

6.2.2瑶丹皮主产于安徽南陵县,西山所产有名。瑶丹中既有刮丹,又有连丹。瑶丹质量近似凤丹,但根条常较粗,条形略弯曲;连丹表面色黑褐,常见较粗“砂眼”点,刮丹表面淡棕红,支根凹陷处色较深或残留灰褐外皮;切口两端外向反卷,呈“喇叭口”状。

6.2.3湘丹皮系产于湖南产区者,有湘刮丹及湘连丹两种。湘刮丹条较细(直径0.6cm左右,少有粗条者),色淡棕红较暗,不及瑶刮丹粉白透红,闪亮银点较少,断面多暗灰白色,味较淡;湘连丹条亦细,商品称“五十丹”,细条常不去木心,质略软潮,粉性小,断面灰褐,少有亮银点,气味俱淡。

6.2.4川丹皮系产于四川产区丹皮,多碎断,表面灰红棕色,色泽不鲜,皮薄,断面灰白至灰褐,质松粉少,亮银星点少.气味淡。

6.2.5其它丹皮品种山东荷泽一带所产山东丹皮,质优于川丹皮,但次于湘丹皮。

6.2.6野生丹皮品种亦供药用,但质次,多产于陕西、四川一带,名为“宝鸡丹皮”、“西昌丹皮”、“茂丹皮”(茂汶、马尔康一带所产)等,多皮薄粉少,色灰褐少银亮点,气味俱淡,破碎多。

6.3种子的收集与储存

栽后第1年不开花,第2年部分开花,每亩可产种子30kg,第3~4年后,年年开花结实,每亩可产种子kg。每公斤的种子粒左右。

牡丹种子从8月上旬开始成熟,应分批采收。牡丹种子陆续成熟。最初种子为白色,接近成熟时为咖啡色,老熟时呈黑色。当果实呈蟹黄色时摘下,放室内阴凉潮湿地方,使种子在壳内后熟,并经常翻动,以免发热,待大部分果实开裂、种子脱出。切忌在阳光下晒干,否则种子往往不易发芽。

6.4种子质量标准

6.4.1检验方法按照GB/T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的方法检验。

6.4.2质量标准

①性状:药用牡丹种子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半球形,长0.94~1.12cm,宽0.75~0.95cm。种皮较硬,表面呈较亮的黑色,种皮光滑,种子一侧有白色长圆形种脐。

②千粒重:≥g

③净度:≥90%

④发芽率(15℃):≥95%

⑤水分:≤13%

⑥生活力≥90%

6.4.3寿命种子寿命为1年。

6.4.4储存牡丹种子随采随播,播种晚了,次年不萌发,甚至待第三年春天才能发芽。如果来不及播种,可用湿沙埋藏法处理,种沙比为2:8。

7采收与产地加工

7.1采收

7.1.1采收部位根。

7.1.2采收年限采收多于栽培3~5年后。

7.1.3采收期通常在8月下旬至11月初地冻前。

7.1.4采收方法选择晴天采挖,采挖时先深挖四周,再深挖40~50cm,将根部连杆一并挖起运回,自根颈处剪下根系,以备加工。

7.2产地加工

7.2.1工艺过程整理→去皮→抽心→晾晒→去须根→装包→统货。用刀直剖皮部,抽去木部,将根皮晒干,称原丹皮;若先用竹刀或碗片刮去外皮后再剥取皮部晒干的,称为刮丹皮或粉丹皮。

7.2.2方法将剪下的牡丹根堆放1~2d,待失水稍变软后,去掉须根,人工用瓷片或玻璃片刮去表皮或用脱皮机脱去外皮,然后用手紧握根条,在一侧用刀划一刀,深达木质部抽出木心(俗称抽筋),在当地雇人刮皮、抽筋每公斤0.3元,如果根细小,不易刮皮抽筋,可直接晒干,称为“丹须”也可入药,但质量较次。在太阳下晾晒1周即可,切忌在晾晒过程淋雨,以免变质影响质量。

7.3产量

栽培3~5年后一般亩产在~kg。

7.4规格等级

7.4.1连丹

一等干货。呈圆筒状,条均匀,稍变曲,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栓皮脱落处呈粉棕色。质硬而脆,断面粉白或淡褐色,有粉性,有香气,味微苦涩,长6cm以上,中部围粗2.5cm以上,碎节不超过5%。去净木心,无杂质、霉变。

二等干货。长5cm以上,中部围粗1.8cm以上,碎节不超过5%。无青丹、木心,无杂质、霉变。其余同一等。

三等干货。长4cm以上,中部围粗1cm以上,碎节不超过5%。去净木心,无杂质、霉变。其余同一等。

四等干货。凡不合一、二、三等的细条,及断支碎片均属此等。但最小围粗不低于0.6cm,无木心、碎末、杂质、霉变。

7.4.2刮丹

一等干货。呈圆筒状,条均匀,刮去外皮。表面粉红色,在节疤、皮孔根痕处,偶有未去净的栓皮,形成棕褐色的花斑。质坚硬,断面粉白色,有粉性。气香浓,味微苦涩,长6cm以上,中部围粗2.4cm以上。皮刮净,色粉红,碎节不超过5%。无木心、杂质、霉变。

二等干货。长5cm以上,中部围粗1.7cm以上。余同一等。

三等干货。长4cm以上,中部围粗0.9cm以上。余同一等。

四等干货。凡不合一、二、三等长度的断支碎片均属此等。无木心、无碎末、无杂质、无霉变。

7.5包装与储存

一般麻袋或编织袋包装,放置于干燥处,不易回潮,不易生虫,可保存3~5年,如遇潮湿时,可在伏天取出晾晒。

8技术要点

8.1及时移栽

洛阳花农有个谚语:”七芍药,八牡丹(阴历)”,”春分栽牡丹,到老不开花.”这是说牡丹的栽培与其它的植物不同,必须在农历的秋分和寒露之间,也就是在每年的国庆节前后20天内栽植牡丹,成活率最高。若延迟到霜降(10月23日)后栽植,第二年的牡丹植株生长瘦弱,甚至于逐渐死亡。成活的也将在2~3年后才能恢复正常形态。

8.2合理采收,及时干燥

丹皮挖早的呈红色,挖迟的呈白色,晾晒好的呈白色,晾晒差的呈红色,但药性不变,都是正品。

声明: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hy/5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