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改进行时黑牡丹集团集聚高质量发展的
走进常州市黑牡丹集团纺织公司车间,墙上悬挂的“党员示范岗”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蒋丽峰、尤文强、王文泽等一批优秀党员事迹跃然眼前。 黑牡丹集团党群办主任席中豪介绍,集团已建成“邓建军劳模创新工作室”“蔡志忠劳模创新工作室”和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并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党支部,以此作为推动技术创新的“孵化器”。企业通过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型班组、师徒结对等方式,为广大职工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制定完善的奖励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充分调动一线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逐步形成具有黑牡丹鲜明特色的“劳模文化”。 纺织生产党支部书记吴文新说:“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党支部的示范带动下,集团通过‘名匠带高徒,党员带群众’的方式,进行目标化培养,形成职工成长的‘全培养链’,工人的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创造热情得到激发,实现匠魂塑造、匠心传承。” 陈伟华是“邓建军劳模创新工作室”党支部成员之一,负责设备维修。在对进口织机技术改造中,他带头攻关,和设备维修团队通过采用轴承钢套镶嵌磨损表面的方法,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反复试验,最终取得成功。陈伟华说:“共轭凸轮轴是织机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布面质量。该轴出现周期性磨损,换1根需1.2万余元。经过技术革新,维修成本一下子降至元,且织机运转效果还优于进口件。”仅这项技术,共为公司节约维修成本余万元,并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据统计,近3年来,在新织机运行上,涉及的大大小小技术革新已超20项,为企业降本增效超万余元。 黑牡丹集团积极推行“双培双带”机制,强化党建带工建,培养优秀骨干为党员,培养优秀党员为人才;推荐优秀党员进入中层,推荐中层纳入发展对象,不断完善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体系,开设“党的知识培训班”,动员生产技术能手、青年专家、优秀工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断壮大企业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据统计,公司现有人才梯队中,党员占比近40%。 据了解,“邓建军劳模创新工作室”经过多年的创新实践和经验沉淀,已逐步形成“班组联动,打造立体化创新队伍;知识分享,培育复合型工匠人才;有为有位,完善多元化职业通道”的人才集聚策略;“党员带头、班组专攻、团队集成”的协同攻关机制,“课题立项→首席引领→团队协作→技术攻关→转化验证”的协同创新流程。通过“一人讲、团队点、众人评”的知识分享模式,党员带头,每个组员围绕一个技术环节和一个专题轮流讲评,周例会、月小结、季末评,分享科研成果。通过分享,从一双手到多双手的递进与转变,从专才到复合型人才的提升,促进知识经验的沉淀和显性化。陈伟华与秦镇2位党员“师徒结对”至今,2年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35条,其中16条建议被采纳实施,实现经济效益近百万元。陈伟华获颁“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并成立“陈伟华技能大师工作室”。秦镇也从一名普通的电气维修工晋升为电气组组长。 通过党建引领,黑牡丹集团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在集聚人才、攻克难题、传承技艺上的积极作用,成为以老带新的“起跑点”,技术升级的“加油站”,最大化地释放劳模的社会效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集聚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力量”。借助“劳模创新工作室”,黑牡丹集团每年研发并成果转化的新产品达数百个,有力支撑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沈海霞记者:吴文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hy/6516.html
- 上一篇文章: 上市以后从小作坊到大型集团公司,看黑
- 下一篇文章: 人体美学赏析赏世界著名的女人体油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