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这朵ldquo黑牡丹rd
冬至夜,推了和朋友的聚会,来自喀麦隆的周丽彤将采访约在浙师大国际交流中心留学生公寓一楼大厅。周丽彤说一口地道的汉语,这个很中国的名字是她自己根据译音取的。上裹一件黑色长款羽绒衣,下着一条粉色睡裤,脚穿一双塑料拖鞋,眼前这位“黑牡丹”,是一位货真价实的“非洲学霸”,在来中国前,即已通过4级汉语水平考试(HSK),在语言学习上几乎没有障碍。4岁男童的母亲,三度来中国,新年前夕,周丽彤迎来好消息:三年苦读顺利毕业,一跃成为浙师大非洲研究院第一位博士生。这不仅在我市,在全国也是第一。汉语和中国文化实在太有意思了周丽彤出生在一个大家庭,上有八个哥哥姐姐,下有一个弟弟,她排行第九,和老大相差20多岁。兄妹中,有学阿拉伯语、意大利语的,唯独她对汉语情有独钟。“第一次接触中国文化,是通过成龙、李小龙的电影,看了几十部。觉得好厉害,每个中国人都会飞,汉语和中国文化实在太有意思了。”年,喀麦隆在中学、大学大力推广汉语。为中国痴迷的周丽彤看到了汉语的广阔前景,上大学时毫不犹豫选择了喀麦隆马鲁瓦大学高等师范学院汉语专业。“一匹马的马,鲁迅的鲁,瓦片的瓦。”周丽彤词汇量、知识面之丰富,让人惊讶。 “汉语和西班牙语、德语等世界上其他语言都不一样,看不懂,不知道怎么发音,象形文字,很神奇。” 周丽彤第一次来中国,是在年。当年,她参加“汉语桥”世界大学生汉语比赛,一路过关斩将,以喀麦隆赛区冠军的身份来到中国。 “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感觉好远,下了飞机,机场特别大特别漂亮。那一次我去了北京、长沙,看了长城、故宫,特别震撼,中国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周丽彤当时是大三学生,回到喀麦隆后,她更加发奋苦读。年大学毕业后,周丽彤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喀麦隆孔子学院奖学金,到浙师大攻读汉语国际教育,如愿以偿为自己赢得了在中国学习深造的机会。 “在我的国家,很多年轻人会选择到欧美留学,但是我坚定地选择了中国。现在,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认为中国才是未来。” “中国的发展很像高铁,又快又稳”虽然是第二次来中国,但来金华还是第一次。 “我是年夏天来金华的,金华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之前就听浙师大非洲研究院的学长们经常说起,金华人很热情。”刚来时,金华的饮食和气候让她很不适应,但她克服困难,很快融入。 “老师对我们很照顾,和我们谈心,还时常买水果等好吃的来寝室看我们。我们在远离家人的异国他乡,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一直想来中国多看多接触多体验的周丽彤,在如愿以偿再次来到中国后,处处感受到中国的伟大和神奇。最让她咂舌的是,中国居然有淘宝这样的神器。 “同学告诉我,中国的淘宝网上可以买东西。我不相信,刚到金华没多久,试着在网上下单买了一双拖鞋,没想到第二天就送到了我手中。天哪,太神奇了!”周丽彤感慨中国发展快,很发达,中国的高铁、计算机都很了不起,在中国还可以用手机点外卖,“中国的发展很像高铁,又快又稳”。无论是“非洲学霸”,还是“中国学霸”,要想取得好的成绩,不二法宝就是天赋+勤奋。在浙师大攻读研究生的两年时间,周丽彤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全班15名留学生,她的成绩妥妥列第一。“学习不仅要多看书,还要尽可能多到外面看看,认识世界。”紧张的学习之余,周丽彤走遍金华各县市,还去了广州、上海,中国为她打开了一扇瑰丽的窗,精彩多姿。把中国发展经验介绍到非洲年夏天,周丽彤学成回到喀麦隆,在喀麦隆的一所学校当了两年中学汉语老师。 原以为,周丽彤会和大多数人一样,从此安心相夫教子,没想到她却做出了让人出乎意料的决定:再回中国学习,把中国发展经验介绍到非洲。 “当时,我心里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一定要回中国,一定要读博士。”周丽彤说,她坚信贫穷不是非洲人的命运,非洲只是缺乏合适的发展战略。只有学习中国,非洲才能从中得到借鉴,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家人支持下,年9月,周丽彤第三次来到中国,当时,儿子只有一岁。 “这是我这辈子做出的最难决定,视频聊天时,儿子在喀麦隆那头哇哇大哭,我在中国这头哭得稀里哗啦。” 哭归哭,周丽彤最终咬牙坚持了下来。 读博期间,老师带着周丽彤和同学深入中国城市、乡村、企业,调研、考察中国发展模式,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非洲研究院让她参加学校和研究院组织的各类学术会议,还资助她去非洲开展学术调研,周丽彤的学习、思考有了很大提升。 “我非常赞成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这对非洲国家来说,是很好的机会,可以实实在在帮助非洲人民。十九大报告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这让我感触颇深。我希望‘一带一路’可以延伸到我的国家,让更多中国企业在喀麦隆投资。”周丽彤以自己的经历,切身感受到中非教育合作正在全面提高非洲的教育质量和建设能力,中非合作前景美好。 当初对饮食、气候不适应,现在周丽彤却越来越习惯。“不是在中国不适应,而是回喀麦隆不适应。喀麦隆没有淘宝,没有外卖,也没有这么多美食。我在金华吃了很多好吃的,最喜欢酸菜鱼。今天晚上,点外卖吃的就是酸菜鱼。” 周丽彤感慨,在中国,从没有一个人待在外面的孤独感,她在金华交了很多好朋友。每次放假回来,都有回家的感觉。金华发展很快,变化很大。“今年五六月份从喀麦隆回到金华,在全新的火车站,我都走迷路了,连到哪里打出租车都找不到了。” 周丽彤喜欢中国汉字、中国书法、中国功夫,在她影响下,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计算机公司工作的丈夫报名去孔子学院学汉语,一岁的儿子也已经会说简单的汉语“你好”“喝水”“抱抱”…… 回国在即,周丽彤依依不舍。接过记者赠送的金华风情文创袋、《金华古道》报道集等礼物,她开心极了,笑着说:“我一定会回来的,我和中国早就‘结婚’了!” 来源 金华新闻客户端 作者 李艳 编辑 叶耘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hy/6528.html
- 上一篇文章: 人体美学赏析赏世界著名的女人体油画集
- 下一篇文章: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丨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