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画、绘画和图片摄影三种艺术

文:何嵘

绘画、图片摄影和动画三者的异同

虽然绘画、图片摄影、动画三者同为视觉艺术,但前两者是以个人创作为主的平面视觉艺术。而动画则要丰富很多,动画是集文学、绘画、音乐、摄影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类电影艺术。并且动画在大多情况下是由多人或团队完成,需要有周密的安排和细致的分工与合作。

下面分享一下图片,看看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

水彩《漓江之晨》,作者:邓淑民

《西藏的江南》,摄影:何嵘

日本动画片《借物小人阿莉埃蒂》中的一处场景,导演:宫崎骏

大家可以比较一下这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的异同。

首先这三个画面表现的都是自然景色,这是相同的地方。但三张作品还是有着很大差异和不同的视觉感受的。

第一张绘画表现的是晨光中的漓江,朦胧的江面上,船只和船工都只是画面的点缀,主要还是展现漓江山水的画意和美妙。画家以一种简约概括的色彩和水彩水色淋漓的笔触来展现自己眼中的自然之美;

第二张是摄影作品,是本人在年第三次去西藏拍摄的,西藏林芝的自然景色和藏族村庄。首先是那里的自然景色深深吸引了我,第二是犹如世外桃源的小村庄非常洁净,最后就是那匹悠闲地吃草的马儿。这三者的结合形成了前、中、后不同层次的美丽景色。我采用小光圈、大景深的拍摄技法,就是为了使画面前后都尽可能地清晰;

第三张是日本动画片《借物小人阿莉埃蒂》中的一个场景。大家看到是一处草丛的局部近景,甚至是类似特写的感觉。虽然这是一个非常精细的画面,背景师很用心地描绘了草丛和各种不同类型的植物,但如果没有其中的小女孩,单就这个画面本身来说似乎有些不够完整,也很难成为一幅独立的作品。

这正是动画场景本身与一幅绘画作品和图片摄影作品的不同之处,因为动画场景和背景的作用是衬托前面的动画角色,而不是突出场景自身。

众所周知每幅绘画和图片摄影作品都是独立的艺术作品,而动画场景和背景并不能作为独立的作品,它只是与动画角色和故事相匹配的一部动画完整作品中的一个视觉元素而已。当然也有一些动画场景或背景设计绘制得非常精美,非常讲究。也可以单独欣赏。

下面在来分析动画角色(人物)和人像绘画与人物图片摄影作品之间的不同。

这是古典主义绘画大师安格尔的油画《德·布罗利公爵夫人像》

安格尔的绘画以细腻、古典而见长,尤其是人物的肌肤描绘得特别细腻。而服装和首饰,以及周围环境的质感也特别逼真,精美。

这是一张人像摄影作品,摄影:何嵘

这是一张摆拍的作品,虽然姿势是摆拍,但拍摄时,我还是在等待模特出现最佳状态,我再按下快门。这张作品突出的人物的姿态、情绪和服装的色彩,表现了一种神秘的感觉。

这是美国动画片《白雪公主》里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的一位的造型。

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动画片的人物和绘画中的人物,一位是公爵夫人、一位是公主,按说两者都是非富即贵的人物,应该在人物服饰和装扮上是比较类似的。但大家一定看到了两位的造型上的区别,年龄上的差异是肯定的,但主要的原因还不是这点,而是因为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区别和载体的不同,造成了表现手法的差异。

首先油画是静止的艺术,是需要观众驻足安静地欣赏和慢慢细品的。而动画尤其是二维动画,则不太一样,首先人物是动态的,再者由于当年二维动画的一些技术限制,因此在设计人物造型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制作技术的难度、制作成本控制和最终呈现的视觉效果。

所以动画片的人物造型,特别是二维动画的造型不可能特别复杂,必须要简化、概括、规范。在服装和服饰上必须加以简化,比如说服装上尽量少分颜色和减少图案。即便是像《白雪公主》这样非常写实主义的动画片,依然要考虑角色的简化和概括。

日本动画片《你的名字》中的中学生人物造型

动画片的人物造型设计图,需要各个角度,比例和动态、表情图。作者:胡皓

几部艺术感十足与绘画作品关系紧密的动画作品

一、中国水墨动画《山水情》,以中国古琴曲贯穿全片,以中国水墨山水画和人物画为动画片的美术风格,演绎了一对师生的真挚情谊。

水墨动画《山水情》

水墨动画《山水情》中的师傅向小徒弟赠琴

另外中国水墨动画中还有《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鹿铃》、《鹬蚌相争》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国际上获奖无数。

左上《小蝌蚪找妈妈》,右上《鹿铃》,左下《牧笛》,右下《山水情》

动画片《鹬蚌相争》

该片采取了水墨动画的艺术处理手法,场景角色造型都是水墨风格,而且借鉴了一些国画大师林风眠的绘画风格。

有喜欢国画的朋友都会感觉到上面几部动画片都是具有非常浓郁的中国气象,是将传统文化与动画片很有机地,也是非常直观地结合的优秀作品。大部分水墨动画多采用的是写意国画的风格,也有少量是采用工笔画的风格。

这些水墨动画片的风格大多都有借鉴某一位国画名家的艺术风格。

比如《小蝌蚪找妈妈》中的场景和造型就是借鉴和吸取了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的画风;

右边是国画大师齐白石的画作,左边为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画面

再如《牧笛》的中的小牧童和水牛的造型是直接先用了国画大家李可染先生喜画的牧童和水牛的形象。这些都是动画艺术直接或间接吸收传统文化的实例。

水墨动画片《牧笛》的画面

另外水墨动画也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动画形式,其拍摄方法至今仍然是国家保密技术。

二、中国动画片《大闹天宫》这部动画剧场长片是由艺术名家担任总美术设计师。

《大闹天宫》的总美术设计师是中国著名漫画家、装饰艺术奠基人之一的张光宇先生,他曾是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教授。他设计了孙悟空、二郎神、哪吒等一系列经典动画人物和那些美妙的中国味道十足的动画场景;

张光宇先生本尊

张光宇先生设计的孙大圣形象,借鉴了中国戏曲化妆、服饰和年画、皮影中的很多艺术元素

张光宇先生设计的四大天王中的一个天王形象,借鉴了中国戏曲服饰和年画门神、以及寺院彩塑和壁画中的很多艺术元素

二郎神造型

王母娘娘

巨灵神

《大闹天宫》中天宫中的一处场景,借鉴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造型。

《大闹天宫》中天宫中七仙女的造型,借鉴了敦煌壁画中飞天的造型。

这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

那么这两张画面的区别又是什么呢?也就是上面一张七仙女是动画片中的画面,其中的七仙女的造型来源自敦煌壁画,但由于要动起来,而且又是手绘二维动画,所以在人物造型方面需要加以简化和概括。而下面的壁画画面则不需要简化,可以依据画师的能力绘制得比较复杂,服饰和细节以及设色上都可以很丰富、多样。因为这幅画面是静止的,而且是必须经得起观众仔细琢磨的画面。这就是同一题材内容动画和绘画的区别。

三、《哪吒闹海》的总美术设计师是中国著名画家、工艺美术教育家原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张仃先生,设计了《哪吒闹海》中的诸多富于装饰感的动画场景和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物造型。两片中的美术风格都充分借鉴了中国敦煌壁画、民间年画等艺术形式,非常值得细细品味,也很值得向孩子们推荐观看。

四、动画艺术短片

国内有很多动画艺术短片很有意思比如早年的剪纸片《渔童》《金色的海螺》《狐狸和狼》《猴子捞月》《张飞审瓜》等。都是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剪纸和皮影而制作出了具有典型的中华文化特色的动画片。而且动画片也是青少年乃至成人都很喜欢的艺术形式,也很适合大众传播。其实电影也好,动画也好,其传播力远远高于绘画和图片摄影。

剪纸动画《渔童》

剪纸动画《金色的海螺》

剪纸动画《金色的海螺》

皮影戏的场景和人物角色

皮影戏的人物角色

剪纸动画《张飞审瓜》

大家可以看到上面几部动画片和皮影戏以及剪纸之间的渊源,但是动画片毕竟还需要有自身的特点,另外也还有当时技术上的一些难点和局限,因此在动画片中的人物角色虽然借鉴了皮影和剪纸的很多风格特点,但还必须依据动画片自身的要求进行了简化处理。

除了借鉴皮影、剪纸制作出的动画片,还有很多不同类型对传统艺术主要是绘画方面借鉴的作品。如借鉴了汉像砖的动画艺术短片《南郭先生》、有借鉴敦煌壁画的《九色鹿》、有借鉴年画的《有求必应》《除夕的故事》等等。每一部动画艺术短片都有独特的魅力。

为什么动画片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中国被称为美术片呢,也就是因为其艺术形式大量借鉴了绘画艺术的缘故。

动画艺术短片《南郭先生》

动画艺术短片《南郭先生》

汉像砖中农耕的场景,动画艺术短片《南郭先生》正是借鉴了很多汉像砖的艺术特色而设计的动画片。

动画片《九色鹿》

敦煌壁画九色鹿

大家可以看到动画片九色鹿为了方便动画中神鹿的运动因此简化了其身上的图案,去掉了壁画神鹿身上的色点,取而代之以五个半月形的小图案,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方便二维动画的原动画画师的绘制,另外也使得九色鹿在运动中有更好的视觉效果。

动画片《有求必应》

这部《有求必应》的动画片无论人物还是场景都直接借鉴了中国民间年画的色彩、造型和绘制风格,是典型的具有国风的动画艺术短片。

在绘画里与动画最相似的就是漫画和插图,因为漫画和插画都具有一定的故事性。这点与动画是一致的,都有故事可讲。漫画本身就是讲故事,现代漫画的种类很丰富,无论是单幅漫画还是连续漫画都要有故事可讲。而插画是依据故事来配合创作的图画。

另外绘画与摄影又有所不同,绘画是在一张白纸上添加图像,就如同加法,是创造美的艺术;而摄影是发现美的艺术,是在做减法。摄影需要拍摄时敏锐的观察力,去粗取精,把多余的庞杂的东西去掉,留下最需要表现的东西。

绘画

绘画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艺术形式,其流派和种类很丰富,比如按照绘画工具来划分有:油画、国画、版画、壁画、水彩、水粉、铅笔、钢笔……按照表现手法又分为:写实性绘画、装饰性绘画、具象绘画、抽象绘画……

1、纯风景类写实性的油画

油画《桥头闲话》作者:何重礼

这张油画属于写实风格的风景画。作者表现的是江南水乡绍兴一座古老的小桥在夕阳余晖中的景色。让观众产生一种怀旧的情怀。画面的主体是这座古老的石桥,以及河道上正在划船的船夫。

油画《静静的山坡》作者:何重礼

油画《阳光与大海》,作者:何重礼

油画《北国之春》,作者:何重礼

上面这些风景画属于纯风景绘画,一般是以描绘自然或人文风景为主,不具备故事性,主要是欣赏画面本身的美感。

、带有故事情节的性的写实类油画

这类具有写实性和故事性的作品最多见于19世纪俄罗斯巡回画派的作品中,他们的作品中大多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冲突和故事性的表达。比如大家熟悉的列宾的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伊凡雷帝杀子》之类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很具有内在的故事性和情节性。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作者:列宾

这幅作品描绘了11名纤夫在伏尔加河畔拉纤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底层劳苦大众的深深的同情和怜悯。这幅作品的主体显然是前面的几个人物,他们不同的身体姿态,表情和情绪都表现了他们的孤独、无助、深切的痛苦。

《伊凡雷帝杀子》,作者:列宾

表现了伊凡雷帝这个父亲杀死了儿子后的一种无比后悔和惊恐的心情和状态。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作者:苏里柯夫

该作品以年近卫军反对彼得大帝世俗改革的史实为题材,描绘的是兵变失败的近卫军临刑前的场景,刻画了俄罗斯民族的悲剧。苏里柯夫以近卫军和亲人们诀别的场面为中心,对彼得及他身旁的外国公使作了符合史实的描绘,充分表现了俄罗斯民族顽强的意志和勇敢斗争的精神。

《意外归来》,作者:列宾

画面中的核心人物是这名在画面左侧逆光中的男子,和那位正在起身的黑衣女子。逆光中的男子正是当年被沙皇迫害、流放的革命知识分子,黑衣女子是他的妻子。妻子和房间内外的人们显然是非常意外的,妻子虽然是侧背面,只有一个小侧脸,但画家抓住了她的身体姿态和表情之间的联系,非常生动。妻子是即意外又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而且丈夫和妻子之间的眼神是有交流的。

而周围的人也是各有表情和情绪,最生动的是两个孩子,小女孩显然是很害怕这个陌生的男人的,因为父亲当年被流放的时候,她一定是很小,还没有记忆。而那个小哥哥很兴奋,因为他认出了父亲,而且因为他也是个孩子,所以他并不确定发生了什么,只感觉父亲终于回家了,所以他很开心。而开门的女仆很可能并不认识男主人,这显示男主人离家多年,很可能女仆是这个家后来才雇佣的。

这种带有情节性的绘画作品与动画片中的场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具有故事性。

3、纯平面性的装饰性油画

油画作品也不都是这种带有故事性的写实的作品,还有一大类是装饰平面性的作品。这类作品也非常让人喜欢。比如我本人就很喜欢这种平面性的带有装饰性的油画。

油画《吻》,作者: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著名的油画作品《吻》,是奥地利著名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作品,这张作品具有很强烈的装饰性和浓郁的、金碧辉煌的色彩。除了人物的脸部和手、脚相对比较写实以外,人物的服装和身体直接就用图案和花纹来表现。

上面几幅作品都是著名画家克里姆特的作品,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极具装饰性,只在人物的脸部和四肢略加少量的立体感和质感,其他如人物服装则用大量的装饰图案来覆盖,而画面背景往往也采用图案化的处理或进行大色块分割画面的处理手法。色调或和谐统一,或采用较为强烈的色彩进行对比以突出人物。

下面是大师马蒂斯的作品,这些作品更加具有平面装饰性,用色大胆,画面结构单纯。

马蒂斯的绘画画面构成感强,色泽概括,冷暖对比强烈,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张力。

下面介绍两张刘秉江先生的作品,他是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的著名油画教授,他的作品多表现少数民族风情,也有表现都市青年的画作,他的作品分为两大类,一类非常具有平面装饰感,另一类比较写实,笔触结实有力度,色彩浓郁。另外他也非常擅长线性的速写,还设计有大量的装饰性的壁画作品。

下面介绍著名画家秦龙先生,他是我父母的同学和朋友,早在民国时期他就是上海的小童星,出演过很多著名的电影。如《一江水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乘龙快婿》等。他擅长油画、彩墨画和连环画创作。他的平面装饰性油画很有特点。

下面介绍女画家邓淑民教授的几张带有装饰平面性的油画。

油画《映月》作者:邓淑民

油画《烂漫》,作者:邓淑民

油画《绿牡丹》作者:邓淑民

下面分享几张本人的装饰性油画

油画《清凉》,作者:何嵘

这张油画是我自己的作品,这张就属于带有平面性、装饰感的油画。装饰性的作品的着眼点与写实性的作品不太一样,更重视画面内部的造型和色块的分布。以及点、线、面的运用。

油画《虎虎生威》,作者:何嵘

油画《粉红色小马》,作者:何嵘

油画《下午茶》,作者:何嵘

油画《古韵回音之三》,作者:何嵘

油画《聆听》,作者:何嵘

我的这几张油画就是吸收了很多装饰性的元素,另外前面的两张带有小动物的油画就是受到了动画片的影响,那两张油画具有动漫卡通色彩。

除了油画外其他画种中具有装饰性的作品也非常多,比如壁画、版画、工笔重彩、彩墨、水粉、水彩等等都可以具有装饰性,只不过是绘画材料的不同而已。

同时装饰性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运用的很多,比如在大量的工艺美术领域中,传统瓷器、景泰蓝、漆器、地毯、丝织物、首饰……还有在传统剪纸、年画、壁画中都很普遍。

下面再聊聊摄影

摄影的类型也很丰富,有:艺术摄影、商业广告摄影、风光摄影、民俗摄影、人像摄影、时尚摄影、微距摄影等很多类型。我个人比较擅长的是人像、民俗和时尚这三类摄影。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摄影作品。

1、时尚人像和时装摄影

这张作品是在年的时候为一位服装设计师的作品在摄影棚中拍摄的,采用的是单灯照明,摄影:何嵘

这张照片是年为一位摇滚乐歌手拍摄的,采用了广角镜头和一些特殊的胶片技法,摄影:何嵘

这张照片拍摄于意大利米兰附近,是为一位著名的媒体人拍摄的,这种人物比较小,环境比较大的人像摄影被称为环境人像,摄影:何嵘

这张作品是在年的时候为一位服装设计师的作品在摄影棚中拍摄的,采用的是单灯照明,摄影:何嵘

这张作品是在年的时候为阿尤服饰拍摄的,模特是名模吕燕,摄影:何嵘

这张作品是在年的时候为五色风马服饰拍摄的,摄影:何嵘

、纪实人像类

纪实摄影重在纪实和抓拍,很多时候是可遇不可求的。因此抓拍的时机非常重要。

下面一组是我拍摄的老艺术家系列纪实摄影

著名演员许环山,摄影:何嵘

左起著名画家边宝华(范曾前妻)、著名歌唱家郭兰英、著名画家杨先让,,摄影:何嵘

著名油画家靳尚谊,前中央美院油画系教授、博导。代表作《塔吉克新娘》《青年歌手》,摄影:何嵘

著名油画家闻立鹏(诗人闻一多先生次子),摄影:何嵘

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常沙娜(常书鸿之女),摄影:何嵘

著名演员张丰毅,摄影:何嵘

著名电影教育家林洪桐教授,蒋雯丽和许晴的导师,摄影:何嵘

著名戏剧教育家李畅教授,李鸿章之孙,摄影:何嵘

3、民俗摄影类

《天堂之路》,摄影:何嵘拍摄于意大利米兰

《日光浴》,摄影:何嵘拍摄于法国戛纳

《阅兵式》,摄影:何嵘拍摄于意大利多莫

《神的居所》,摄影:何嵘拍摄于埃及

《圣母百花大教堂》,摄影:何嵘意大利佛罗伦萨

《日暮》,摄影:何嵘山西王家大院

《黄河壶口》,摄影:何嵘山西

END

作者:何嵘

70后人士,出生于艺术世家,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动画专业。二十年职业动画设计师、导演,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外聘教授。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电视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参与制作过百余集电视动画和多部动画电影的制作;出版过动画专业教材、拍过电影、广告、纪录片、MTV;举办过三次西藏摄影、绘画双人及个展;绘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和拍卖活动;曾与多个国内著名杂志合作写过游记、散文、为杂志拍摄过时尚、时装、人像摄影……

《嵘忆小屋》往期精彩推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hy/7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