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美术名家他的灵魂已融进牡丹花魂之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那里最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40392.html 他的灵魂已融进牡丹花魂之中 ——解读我国著名国画家李凌云和他的墨牡丹 年3月底,兴宁市美术家协会收到从北京发出的署名中国画研究院的特快专递信件,告知我国著名国画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画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李凌云先生于18日逝世。神山肃穆,宁水低泣。李凌云先生辞世的消息不但在兴宁文艺界、美术界,而且在社会各界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人们为兴宁、为我国又失去一位文化精英而沉痛、悲伤!李凌云是我所认识的兴宁籍画家中最具大家风范的前辈画家之一。牡丹画艺:精其一而绝天下中国的花太多了,太美了!花王牡丹被誉为国花:雍容华贵、雄奇绚丽。她代表和平、昌盛,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崇高品德的象征。牡丹一直是我国几千年来历代画家反复描绘的永恒的主题。中国画牡丹的丹青高手太多了,太棒了!而中国画研究院著名画家李凌云先生创作的水墨牡丹,堪称画苑一绝,享誉中国画坛。李凌云《牡丹图》中国画李凌云认为一个画家不可能什么都画,面面俱到。只有从最擅长的方面入手,刻苦钻研,长期探索,才能有所收获。用他的话说,就是“精其一而绝天下”。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他选取了一向喜爱的墨牡丹作为攻关的主要课题,独辟蹊径,刻意求新,进行了长达数十年之久的探索。他说:“在系统地临习了历代牡丹名画,对今人的作品深入分析,并反复比较后发现,彩牡丹虽艳丽,但多得其形。要赋其神,必须作新的尝试,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李凌云正是怀着一颗追求真善美的赤子之心和崇高的历史使命感,进入花鸟画创作领域,而且起点高,力求创新意、达佳境,超越前人和今人。李凌云画墨牡丹可说是前无古人。笔者有幸曾两次看他画墨牡丹图。他首先在用墨上进行了精心研究。“黑墨团中天地宽,”墨本身就具有“五色”,变化无穷,表现力极强。画牡丹,关键是花冠,他以淡胶调水墨,利用净皮宣特有的渗化效能,慎意落笔,让水墨自然洇开,一笔成一花瓣,先外后里,笔笔交互叠成:画至花芯,趁洇化未了,醮焦墨点芯,遂成花冠。以此求得简括深沉,鲜润明朗,富有质感的效果,如露浸乳染,汪汪欲滴一般。花冠既成,画的格局基本立定,然后大笔铺毫,疏密有致,浓淡适度地扫出花叶,趁墨未干,重墨勾筋,同时中锋用笔,写出枝茎,最后点苔,多呈狼藉状,与花叶相协调。还时常在花枝叶丛中或缀以蜜蜂,或画以雀鸟,虽寥然几笔,却无不神情惟妙,意趣横生。故此,向来被视为富丽荣华的牡丹便具有了质朴、淡雅、清远的意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李凌云不仅以墨牡丹清雅的格调在画坛独树一帜,他的彩牡丹则以热烈高亢的气派——别开生面。看他画彩牡丹,既有油画的肌理效果,又有水彩绚丽明快的成分,当然更多的还是国画的风骨。他的彩牡丹,花朵以红、白两色为基调,红的热烈而深沉,耀目却不火不燥;白的纯洁而宁静,赏心又不苍白。两种颜色构成,和谐统一,单纯又丰富。有人曾建议他多画几种颜色,比如黄的、绿的、紫的,但以他的经验,多了反倒累赘,感觉缭乱。红、白花朵和水墨叶丛配合在一起相协调,视觉上更舒服。李凌云将他的创作个性发挥得可谓淋漓尽致。自年起,李凌云在中国画研究院,实际上担负着画院的党务、行政等多方面的组织领导工作,事务繁杂。他只能珍惜和充分利用夜晚和星期天这两个宝贵时间,经常画画到深夜。为了摄取牡丹的精魂,闯出自己的新路,他经常在牡丹园中观察写生,蹲在牡丹花旁,一看就是一两个钟头,一株株一朵朵细微观察,借花表情,缘花抒怀,多侧面、多方位地揭示牡丹内在的玄机和奇美。仅年一年,他就画了两三千幅牡丹。他不停地探索,对风睛雨露中牡丹不同的姿态神韵,都有透彻的了解,从而积蓄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一旦进入创作,李凌云已是成“花”在胸,挥洒自如,一气呵成。李凌云的淡墨牡丹,高雅脱俗,花朵水分丰富,清净透明,纯洁庄严,娴静雅致,毫无轻飘甜俗之感。虽然寥寥几笔,却有骨有架,有神韵、有质感。它与自然界的牡丹距离很远,但又很近,正所谓“不像之像有神,不到之到有意。”具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朦胧美,一种令人回味的特殊的韵味。年李凌云应梅州和兴宁两市政府的邀请参加第一届世界客属联谊会。会议穿插安排了美术创作交流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李凌云应许多到会画家和业余作者的要求,即兴作现场示范,从容潇洒地挥毫作墨牡丹图,令上百位在场观摩者击掌叫绝!艺术大师刘海粟认为李凌云的墨牡丹作品画得非常“有特色、有魅力”,兴之所至,曾经挥毫题写了一首集唐人诗句的诗:“沉香亭背倚栏杆,相见时难别亦难。佩玉鸣銮罢歌舞,凭君传语报平安”送给他昔日的学生。这首诗含蓄地告诉人们:李凌云笔端下的牡丹不会衰老,不会凋谢,永葆其青春灿烂之美!李凌云《晓风》中国画李凌云的墨牡丹不少画作还负载着特殊的使命,伴随我国许多领导人东渡扶桑,远涉欧美,作为国家礼品馈赠外国领导人,并深受好评。李凌云自创一格的花鸟画艺术提供了一种具有东方韵味,超越国界的艺术语言,它属于现代中国,也属于渴望和平、渴望心灵沟通的全人类。李凌云笔下的牡丹花,成为象征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团结友好的友谊之花。高风亮节:融进牡丹花魂之中李凌云年出生,是兴宁市新陂镇人,“文化之乡”的秀山丽水陶冶了他的灵性,自幼就喜爱绘画。李凌云的堂哥李戈仑,年加入共青团,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家人受李戈仑的进步影响很大,抗战期间家里有7个共产党员,几个哥哥、嫂嫂和侄子,都是共产党员。李凌云年十三四岁时,就在学校里参加抗日宣传工作,学校成立流动剧团,他参加唱歌、演戏,唱过《流亡三部曲》,演过《放下你的鞭子》;年担任儿童团副团长;年在梅县上高中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秋毕业于广东省艺术院绘画系。年,他又考入上海美专,专攻国画花鸟、山水。进校求艺才数月,校长、国画大师刘海粟十分器重这个不知疲倦、勇于进取的学生,并亲自向他传授笔墨技法。刘海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湛的绘画技艺,对他后来的创作活动产生了很深的影响。由于李凌云经常参加进步学生爱国活动,被选为学生会副主席。年6月5日,他因参加反对美帝扶植日本的爱国运动,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经过地下党组织营救和发动社会舆论的支持,国民党当局不得不于同年12月16日释放了16个同时被捕的学生。出狱后,组织上安排李凌云去浙东游击区金萧支队工作,担任短训班的文化教员。年2月任文工队长。年到年,李凌云在《华东战士》杂志社任美术编辑。年秋,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化部编审处绘画创作组长。在此期间,他还参加了建军30周年全军美展的筹备工作。总政组建十几个人的班子,组织全国著名画家绘制了几百幅画,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展出。年8月,李凌云由部队转业到国务院文化部工作。那时正值粉碎“四人帮”不久,全国一大批著名画家还背着“黑画家”的包袱。当时,谷牧和李先念两位副总理分管这方面的工作,黄镇是文化部部长。为给这些画家正名,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华,文化部成立了中国画创作组,组长是华君武,常务副组长是苏立功,李凌云分工负责业务和思想工作,主要任务是组织各省市自治区的著名画家来北京创作组作画,同时参与筹备成立中国画研究院的有关工作。中国画研究院于年11月成立,首届院长李可染,副院长蔡若虹、叶浅予、黄胄,书记是黄迴,李凌云任支部副书记。并举办了中国画研究院第一届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由于李凌云卓越的艺术成就和良好的社会影响,为此,年,中央电视台曾专门摄制专题新闻播出。兴宁电视台在年“12·8”设市之日转播了这一节目,引起巨大的反响。一向处事低调、虚怀若谷的李凌云自此在宁江大地声名远播,为百多万父老乡亲所了解。李凌云的作品多次在国际、国内水墨画大展中获奖,并被人民大会堂、毛泽东纪念堂、中国美术馆、辽宁博物馆、天安门城楼等处作为珍品收藏。出版有《李凌云画牡丹技法》《国色颂——李凌云牡丹画集》等著作。他的成就除载入《中国艺术家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家百人》等国内十几种辞书外,并被收进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出版的《有杰出成就的名人录》。李凌云《独占人间第一香》中国画李凌云的牡丹画水平高,在北京、山东、河北等地的艺术市场价位颇高,非常热销。李老落落大方,一派大家气派。他送给兴宁市革命历史纪念馆和旅港兴宁同乡会的两幅牡丹作品都被庄重地挂在两处,供人们观赏。年秋,李凌云先生回到兴宁新陂老家探亲,我和美协几个理事随行。我们交谈甚欢,三句不离本行。我问李老:“您为什么选择水墨牡丹为主创品牌,而不是选择彩色牡丹呢?”“这有两个原因,”李老稍加思索后说:“中国画的传统审美观,一向讲究笔墨,不在颜色上争奇斗艳,所谓‘意足不求颜色似’。这不是说不要颜色,而是说不必拘泥于颜色。只要意足,水墨同样收到水彩的效果,水墨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大特点,其表现力非但不亚于颜色,有时还会超过它。这是因为墨本身已具备‘五色’,运用得当,变化无穷,可‘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所以明朝画家石涛说:黑墨团中天地宽。作画必须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放胆文章拼命酒,作画切忌随人后。我不能傍人藩篱,落人巢臼,必须独僻路径。所以我选择淡墨牡丹,即使失败了,也不后悔。”“李老,您是什么时候开始画墨牡丹的?”我问。李凌云笑着说:“有许多画可以借鉴、临摹。我小时候认识罗浮山庙里叫余子谦的和尚,他擅长画墨牡丹。我从他的徒弟处要到四幅风晴雨露的墨牡丹,天天临摹,日久天长,便和墨牡丹结下了不解之缘。参加革命后,漫长的军旅生涯,频繁的工作调动,纷杂的行政事务,几乎很少有时间去画墨牡丹,我的墨牡丹是在几十年的八小时以外的时间里练出来的。”李凌云是资历很深的老革命,在行政职务上是正厅级干部,在事业上是声名显赫的大画家。但他每次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除了见见阔别多年的亲朋老友和本地画家,总是悄然而来,悄然而去。中国传统绘画非常注重人品与画品的辩证关系,在荣誉和奖牌面前,李凌云更为谦虚谨慎,淡泊名利,全身心钻进艺术世界。其实他的人品是他的画品最深厚最扎实的根底,他的画品则是他的人品最逼真最传神的写照!李凌云先生的高风亮节已融进了牡丹高雅俊逸的花魂之中,天人合一,亘古不灭!平生夙愿:兴宁应该建一座美术馆李凌云作为一个有成就享盛誉的名画家,几次回乡都有很深的感触和太多的乡恋情结。对家乡的文化、美术工作多有极富创意的构想和希冀。前几年我到北京参加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和中央电视台合办的编辑记者培训班进修,利用星期天,专程去拜访李凌云先生。在李老家只有12平方米的客厅兼画室中,我们有过一次推心置腹的倾谈。话题集中谈的是兴宁能否筹集经费,用于出版一部兴宁籍画家的大型画集和兴建一座美术馆。“兴宁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之乡’。光是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算起,出了多少文人学者、专家名流啊!”李老沉思良久,娓娓道来,“就单讲画家吧,几十年出了那么多画家,陈卓坤、陈铁耕、罗清桢、张惠、罗映球、傅思达、荒烟、王立等等全国有影响的画家;李仁康、刘济荣、张运辉、罗超群……都是很有成就的画家。在广东、在全国来说都是很少见的,其他中青年画家的情况我不太了解。这就是兴宁的骄傲,兴宁的光荣!也是我们兴宁潜力很大的一个人力资源、人才优势。现在家乡的美术事业还是后继有人,代代相传。在外工作的几十个兴宁籍画家、都在思念着故土,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hy/7819.html
- 上一篇文章: 初夏,距离固原最近的牡丹花海已盛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