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页菌将为大家推送年度基础医学院课程思政素材大赛中由血液系统教学团队徐含章、吴英理、刘鑫奕老师撰写的案例《清贫的牡丹》。

清贫的牡丹

——《血液系统》第五章“白细胞—髓系及其相关疾病”教学中的思政设计

教学目标

01

知识学习

掌握:

①髓系白细胞的生成、组成和分布。

②白细胞减少和增多的原因、病理生理机制。

③髓系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④靶向治疗药物伊马替尼、三氧化二砷、全反式维甲酸等的作用机制。

熟悉:

①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定义、分类、常见症状体征、细胞形态、常见病因。

②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异常、细胞化学、免疫表型。

③慢性髓系白血病的定义、发病阶段、常见症状体征。

④血液肿瘤化疗药物作用机制:(1)干扰核酸合成(2)破坏DNA结构与功能(3)嵌入DNA及干扰转录RNA(4)干扰蛋白质合成。

⑤白细胞调节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了解:

白血病的染色体和融合基因的检查,原理和应用。

02

素养培养

科学素养:通过《清贫的牡丹》的故事,理解血液肿瘤中诱导分化治疗的创新性和科学思维的严谨性。

人文素养:学习《清贫的牡丹》中挑战肿瘤、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熟悉学校血液学发展的辉煌历史,以及我国血液科专家在世界医学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爱校荣校的精神。

素材故事

年,医院的一间病房里,死神正对5岁的小女孩严怡君虎视眈眈。严怡君高烧不退,口鼻流血,内脏器官多处感染。医生已经束手无策,小女孩眼看撑不过几天了。

她患的正是令人谈虎色变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在那个年代,白血病是不治之症,治疗方法也仅有化疗、放疗或者骨髓移植,效果也不尽人意。而APL由于发病急骤,病程短促,死亡快,是白血病中最为凶险的一种,传统方法治疗效果不好,以至于一度成为致死率最高的一种白血病。医院到死亡,往往不超过一个星期,甚至只有两三天。

白血病患者的症状

(图片来源:CancerWal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jz/5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