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情怀傅兴奎昔家花事
昔家花事 傅兴奎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麻烦,大多与自己的个性和爱好是分不开的。鞍马劳顿是旅行者自找的麻烦,点灯熬油是写作造成的麻烦,针头线脑是农村老太太们的麻烦,提耧下种、收割打碾、积肥除草则是庄稼汉的麻烦。同样的黄土地,昔家人一年到头忙的不是春种秋收,而是育苗、嫁接、浇灌、松土。 天阴了会晴,草枯了会绿,瓦蓝瓦蓝的天,一眼望不到边的庄稼,你要说我们的村庄不美,那肯定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但昔家人偏不这么看,美上加美,肯定比美更漂亮。村里的孩子有叫花儿草儿的,有叫叶儿果儿的,昔家的姑娘偏要用牡丹作自己的名字。光武帝刘秀,女皇武则天,牡丹国色天香,那是王侯贵族的府邸里长的东西,那些字和词,也是给皇后公主们造的。管他呢,红牡丹、白牡丹、黑牡丹、昔牡丹,那么俊俏的姑娘,那么巧的手手,不叫牡丹可惜了。牡丹一叫就是一辈子,叫顺口了的昔家人再也离不开牡丹。 牡丹的哥是西塬上有名的先生,先生的处方里有一味药叫丹皮,需要用牡丹的根泡制。方圆百里找不到做药的牡丹,昔先生就想办法自己种,开始是三五株,后来是一小院。时间一长,院子里的花长成了景致。有病看病,没病看花,昔家牡丹和昔先生的医术,就像池塘里的涟漪,一圈比一圈大,一天比一天出名。 对于靠天吃饭的庄稼汉来说,谁没有遭遇过旱涝灾害,一年的功夫白花了,但白花也得花,大不了从头开始。牡丹的命比庄稼娇贵,种牡丹的麻烦比种粮食多出不知道多少。昔家人不信这个邪,栽了死,死了栽,肥不足施肥,水不够浇水,总有一苗子能栽活的。昔家人的执着和超脱,让大伙们羡慕,也让很多人疑惑。吃看不吃用的花花,能填饱肚子,还是能盖上房子,买上车子,还是能娶上媳妇。时间一长,真应了大家的话,昔家牡丹,由一棵变成了十棵,百朵变成了万朵。昔家的人丁,也有一家变成四家,几口变成几十口。花种在乡下,店开在城里。方圆几十里,周边八县区,没有人不知道宁县瓦斜种牡丹的昔老汉。四房媳妇,十几个孙子,如果没有眼前这些红红绿绿的牡丹,真不知道这日子怎么过呀。 龙生龙,凤生凤,养花老汉的后人爱丹青。受老人的影响,昔家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了栽牡丹的手艺。铺地膜、拔草、分叉、嫁接,逮着啥干啥。到了儿子这一辈,竟然成了牡丹四兄弟。老大老二跟着父亲搞种植,老四在城里开花店搞销售,老三四处奔走创品牌。听昔老三说,父亲临终的时候,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一园子的牡丹。老三是个书法家,退了休准备去外地养老,因为老父亲经常托梦敲打,老三因此收了心,老大、老二和老四也没有了退路。昔家的园子越种越大,牡丹的种类越来越多,赤黄绿青蓝紫,洛阳的花圃里有的,昔家的花园里肯定有。看到园子的规模一天比一天大,老昔家的人气一天也比一天好,四兄弟对园子里的事情也越来越上心。 昔家的牡丹从四月开园,因为多种花错峰养植,花期一直会延续到六七月份。董志塬上的土肥充足,开出来牡丹葵花盘一样大气,充足的日照是天然的颜料,要浓有浓,要淡有淡,红黄紫绿,总有一款你喜欢的。昔家的牡丹不光视角效果好,而且香味也出奇地浓。蜜蜂、蝴蝶、摄影师、画家,爱玩自拍的女人,喜欢自恋的男人,爱扎堆的文友,前来实习的学生。广场舞、旗袍秀、太极拳、诗友会,美食展示,能来的都来了。 昔家花园不是普通的植物花卉园子,除了五颜六色的牡丹,生机盎然的绿树,还有很多文化的意味和成分。园子里的书画展厅里,展示的全都是本地名家的作品,张改琴的书法,张成毅的牡丹,他们是昔家老三的导师,也是他的文友。工笔、写意、素描、水彩,各是各的风采,各是各的味道。十年牡丹节,做大的不仅是牡丹园,集聚的不光是不断提升的人气,而且也有比牡丹更有价值的文化产品。一年一度的牡丹征文和诗词大赛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文人,昔家牡丹通过这些图片和文字,走到了任何人都不曾想到的远方。 院子里的石雕是昔家几代人的收藏,八仙过海、十二生肖、拴马桩、护庄兽,小石槽,大磨盘,一路看过去,别是一种感觉。盆景是牡丹之外的另一景致,倒栽银杏,白蜡罗汉,那一个不是昔老的爱物。江南水乡,塞北风情,松风一抹,洞若仙境。有什么样的心情,就有什么样的感受。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有什么样的收获。 经年的老花树,着汉服的女子,被一朵又一朵的牡丹花衬托着,个个美得跟天仙一样。摄影家在花丛里上串下跳,专找美的角度拍。画家们则不然,盯住一朵花就是大半天。作家们更是神奇,花地里溜上一圈,诗歌、小说和散文全都有了。 种了多年的花,昔家人诚实憨厚的家风没有丢。大铁锅,饸铬面,白蒸馍,三大王菜,你只管放开肚子吃,吃饱了好去庄后的东风林场和马莲河滩转悠。白毫银针,紫斑花王,不管是野生的,还是嫁接的,不同的花是不同的风格,也是不同的颜色和香味。同样的花,也会因为栽植方式的不同,呈现形式上的差异。对于来到园子里的人来说,吟诗作画是一种看,拍照摄影是一种看,信步行走也是一种看。一次没有看清楚,还可以再来。今年没有看好,明年还可以继续。实在喜欢的不成,掏点钱买回家里细细看。老园子里的花还没有开败,沟边边苗圃里的小牡丹苗已经开始冒尖。只要你有心情,昔家人有的是时间。 付兴奎,庆阳本土作家,庆阳市作家协会主席,长期致力于陇东乡土散文的创作和研究。在《四川文学》《华夏散文》《中国西部散文选刊》《雪莲》等刊物上发表散文作品多篇,著有《城乡纪事》《吾乡吾土》《流年》《纸上的村庄》散文集多部,曾获甘肃省黄河文学奖。 (主编:高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jz/7800.html
- 上一篇文章: 西北田野从富贵花到两世花回族文化中的
- 下一篇文章: 每日一画工笔画牡丹图片赏析及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