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般性治疗白癜风大概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638474.html
《诗经·郑风·溱洧》描写郑国三月上巳节青年男女在溱水、洧水岸边游春,这首诗里牡丹以爱情信物的名义“出道”了。但那时,它不叫“牡丹”,而是——“芍药”。《诗经·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古时只有木芍药和草芍药之分。木芍药是木本植物,“宿根如木”,较为硬朗。草芍药的茎部更偏向柔软,为草本植物,起初,两者被栽种在一起,花期相差十来天,可错期观赏。后来,木芍药被分支出来,唤作“牡丹”,一路逆袭成为花届的C位。

赏牡丹

唐·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朝是一个对牡丹的热情极度高涨的朝代。

花开之际,帝王妃嫔在牡丹花下谈情说爱,达官贵人们在牡丹花下驻足留恋,文人墨客们在牡丹花下歌咏佳句,就是走入民间的寻常小巷,百姓们也在争相恐后地观赏牡丹。

牡丹唐·皮日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皮日休对牡丹极尽夸赞之语,牡丹花色绚丽,端正大方,晚春百花凋谢之时,只有牡丹巍然独立,散发芬芳。牡丹唐·李商隐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李商隐用牡丹比作美人,抒发对意中人的爱慕之情,借卫夫人、越人、贵家舞伎、石家燃烛、荀令香炉等故事描写牡丹花叶的风姿绰约、艳丽色彩和馥郁香味,使牡丹的情态毕现。

戏题牡丹

唐·韩愈幸自同开俱阴隐,何须相倚斗轻盈。陵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若是拉住一个唐朝人问一问,你最爱什么花?答案无疑是牡丹。

正如周敦颐《爱莲说》中所说的:“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最开始的时候,牡丹主要被大规模种植在北方,而白居易生活在南方,鲜有牡丹,这让白居易望穿秋水。于是,他写了下面这首诗。

看恽家牡丹花戏赠李二十

白居易

香胜烧兰红胜霞,城中最数令公家。人人散后君须看,归到江南无此花。牡丹不仅出现在诗词歌赋中,也出现在画家的笔下。多年前,东晋的一个深夜,顾恺之正翻阅曹植的《洛神赋》。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让这位艺术家心潮澎湃,于是,他执笔欲将这场千古的爱情留于纸间。顾恺之几笔挥洒下去,明洁的旭日升腾而起,时隐的笼月拨开青云,又几笔墨彩周旋,盎然的青松拔地生长,娇艳的新荷嫣然绽放。男子与女子便在这美好的景致中顾盼传情。一切看似完美,可……总觉得少了些什么。顾恺之踌躇望向窗外,忽见庭院中的牡丹花开正茂。他灵机一动,快意几笔,洛水河畔便刹时开遍了牡丹,与日月清风辉映,人物在其中更显高贵圣洁。

《洛神赋图》晋顾恺之

顾恺之那一望,得益于晋朝时牡丹大范围的栽植。秦汉以后,牡丹作为一种观赏植物,被逐渐从山野移植到田园,又从民间进入贵族的庭院。当时京都之侧的洛河两岸,亦是“牡丹繁盛,游人如织,天上人间,花团锦簇。”牡丹唐·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牡丹盛开时独占了城中的美景,莫不是洛水女神在那里翩舞吧,千娇万态如同灿烂的朝霞。为了更好地观赏牡丹,罗隐将牡丹的样子勾勒在扇面上。

扇上画牡丹

罗隐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闲挂几曾停峡蝶,频摇不怕落莓苔。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牡丹在画卷中得到了永生,这样,赏花之人便不用担心它会凋零。

《牡丹蝴蝶图》元沈孟坚

牡丹

唐·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这首诗是薛涛送别元稹所写,诗中薛涛把牡丹比作自己热恋中的情人,表达与情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与情人相守相依的缱绻之情。

唐朝以后,世人对于牡丹的追捧亦未停歇。

宋朝欧阳修在洛阳当官时,详细考察了牡丹的栽种方法,对牡丹的栽培历史、品种、相关风俗人情等做了详细的考察,汇集成了一部《洛阳牡丹记》。丘浚在《牡丹荣辱志》中专门记录了牡丹的插花方法和原则。

除此之外,还有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关于牡丹的著作层出不穷。

喜爱美食的苏轼不走寻常路,既不赏花,也不种花,而是——吃花。没错,在一个朦胧的雨天,苏轼拖着腮,凝望着风雨中那朵摇摆的牡丹,不禁心生怜惜,恐它落入污泥而沾染了尘埃,于是心头突然涌上一个妙计,不如将它摘了裹上酥油,煎了吃!心动不如行动,就这样,一朵新鲜的牡丹,在苏轼垂涎的目光中,被投入油锅……在《雨中看牡丹》这一诗章中,苏轼记录了他的心路历程:“未忍污泥沙,牛酥煎落蕊……”雨中看牡丹三首(其一)

宋·苏轼

幽姿不可惜,后日东风起。酒醒何所见,金粉抱青子。千花与百草,共尽无妍鄙。未忍污泥沙,牛酥煎落蕊。匆匆几百年又过去,清人翻开食谱《调鼎记》,被一道特殊的菜肴所吸引。“东坡炸牡丹”竟已变成了明清的名小吃!何止是牡丹,在苏轼的开创的先河之下,玉兰花、荷花、栀子花,就没有不能炸、不能吃的!《百花图卷》明清佚名从《诗经》中寓意着情爱的牡丹,到变成清代食谱上一道小吃,牡丹这一生经历的磕磕绊绊,岂是一言两语能够囊盖。但唯一不可置疑的是,牡丹以它傲人的姿态,绝代的美艳,俘获了了一代代人的芳心。来源:博物馆

看展览,有删改审核编辑:李广远

责任编辑:霍黎昕张彦峰

图文排版:寇小燕金栋杰买志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wh/7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