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comments.html

我们的先人物很早就大胆地在陶瓷上绘有纹饰。陶瓷装饰中,纹饰可以直接表达创作者的意图。宋代以降,世俗化倾向的纹饰逐渐形成风尚,至明清成为陶瓷装饰的主流。今天读来,可以辅助我们了解历史。

乾隆帝画像网络图片

自元朝开始的花卉装饰,到了清乾隆日臻成熟,两大手段缠枝与折枝都已运用的得心应手。缠枝的均匀布局,花与枝的关系都已经相互依赖,宫廷与市场习惯了图案化的缠枝花卉;折枝花卉的数量所以逊于缠枝,主要因为折枝布局缺少缠枝那样的程式化,在拘谨中仍可以有限创意。

青花缠枝莲绶带耳扁瓶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折枝作品对创作者的要求偏高,产量就少。故宫博物院的青花缠枝绶带耳瓶,青花折枝花卉纹梅瓶,可资比较缠枝与折枝的意趣。

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一朝江山安定,万国来朝,多位西洋画家供奉朝廷,西风东渐,画风对宫廷不可能没有影响。仅在当朝的瓷器中,就可以找到受西洋画风影响的作品。

青花六合同春灯笼尊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郎世宁《百骏图》网络图

除前述青花荷花纹贯耳尊,故宫博物院藏有多件绘画意味浓郁的青花瓷器,如青花六合同春灯笼尊,青花瑞兽灯笼尊,观复博物馆也有同类作品,其松树采用西洋画法,与郎世宁的《百骏图》中的松树如出一辙,松树形象高大,注重了与其他动物的比例关系,细节表达逼真,松之针,松之鳞,松之疖,松之形态都做了写真般描述,这在其他时期不见。

青花瑞兽纹灯笼尊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瓷器本不见西洋画风的,中国画家表达的是意,强调画家及观者的主观感受;西方画家表达的是实,强调画家的技巧,表现的是客观。主客观之间的差异实际上就是东西方的差异。

珐琅彩紫地莲花纹瓶清康熙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朝宫廷引进珐琅彩,于康熙三十五年(年)创烧成功,这一成功,改变了中国景德镇瓷器的布局。自元青花后,青花瓷统领中国瓷器,数百年未曾撼动其霸主地位,珐琅彩的出现,引领彩瓷革命,后来的洋彩,国产化的粉彩最终改变了这一格局,让青花和粉彩平分天下。

珐琅彩黄地牡丹纹碗清康熙故宫博物院藏

珐琅彩创始之初,均绘制花卉,故宫博物院藏“康熙御制”款的珐琅彩作品都是色地花卉,花卉处在画面中心,朵朵醒目,如珐琅彩紫地莲花纹瓶,黄地牡丹纹碗等等,都将花卉描绘成仙花,即生活中似曾见而非见过的花;当“康熙御制”转向“雍正年制”时,说明皇帝本人对其珐琅彩烧造的控制适度放松,珐琅彩作品继而一反铜胎珐琅的色地风格,出现了白地珐琅彩,画面上也多了题诗文字。

珐琅彩松竹梅纹橄榄式瓶清雍正故宫博物院藏

雍正珐琅彩松竹橄榄瓶为仅有之琢器,松竹梅已成为瓶中之插花,完全摆脱了自然属性,不再迎风傲雪,像梳妆打扮干净登台领奖的英雄,上面的题字也如同颁奖词——“上林苑里春长在”。、皇家的心境此时已经大变,清朝入关已八十年,江山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松竹梅岁寒三友已是温室大棚装点生活的摆设了,没有严寒,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日子成了记忆。

来自:《紫禁城》年3月刊《东枝憔悴西枝荣—植物纹(下)》,作者:马未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zp/11312.html